伯氏心轩渠,其迹则隐耀。
仲氏迹回翔,其心则显道。
心迹亘乾坤,学力贵阃奥。
吾非六十化,事物岂至到。
宿简流绪长,家国治谁告。
伯氏心轩渠,其迹则隐耀。
仲氏迹回翔,其心则显道。
心迹亘乾坤,学力贵阃奥。
吾非六十化,事物岂至到。
宿简流绪长,家国治谁告。
这首诗通过对比伯氏与仲氏的心迹与学力,表达了对二人不同性格和追求的赞赏。诗中“伯氏心轩渠,其迹则隐耀”描绘了伯氏内心高远,行动虽不显眼但内蕴光芒;“仲氏迹回翔,其心则显道”则展现了仲氏行动灵活多变,内心却遵循正道。接着,“心迹亘乾坤,学力贵阃奥”赞颂了他们心与行的统一,以及深邃的学问与智慧。
后两句“吾非六十化,事物岂至到”表达了诗人自谦之意,暗示自己尚未达到深刻理解事物本质的境界。最后“宿简流绪长,家国治谁告”则寄托了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希望有人能为国家的安定出谋划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兄长的怀念之情,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怀。
是谁画、天涯愁思?一片魂销,树犹如此。
恁地迷离,数重烟雨碧无际。
唤人离别,还衬个、旗亭子。暮色可怜生。
便欲问、干卿何事?
应记,记江南旧梦,正似者番天气。
年年二月,写无赖、六朝山水。
料燕莺、不解伤心,更谁识、吴娘情意。
莫怅惘青春,犹胜西风憔悴。
西洲一夜温香,随风和梦枝头住。
红衣翠袖,何人知道,横塘日暮。
一水盈盈,千情脉脉,回头频误。
向天涯远道,相思万里,便采得,遗谁去?
直是寻莲等藕,好三春、过却佳期无数。
多少缠绵,而今看取,苦心如许。
烟学愁容,雨偷泪色,芳尘何处?
只月明、一片依然省识,凌波微步。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
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
郎到断侨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
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
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