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这两句诗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
“太虚无实可追寻”,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学思考。太虚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意在探讨生命和存在的根本。而“无实”则意味着现象世界的不固定的本质,提示读者对现实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叶落松枝谩古今”,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写历史沧桑。叶落松枝是秋天的常见景象,而“谩”字则带有轻蔑之意,仿佛树木在诉说着过去与现在的故事,这不仅描摹了时间流转,更透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反思。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这句诗则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桃花常象征着美好而脆弱,作者用“生圣解”来比喻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但紧接着的“不疑还自有疑心”却显示了对这些美好的保留和内心的犹豫。这里蕴含着一种对世间万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一切美好背后可能隐藏的真相保持警觉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展示了作者在自然界中寻找哲理,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生观。
朝来剥啄叩门谁,昨夜灯花已报知。
腰下方悬新守印,眼中已见故人诗。
十年且喜朋簪合,千里休言官牒随。
问我抽书何日竟,病来编简网蛛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