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
顺动三光柱,登临万象悬。
俛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
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
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
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
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
顺动三光柱,登临万象悬。
俛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
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
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
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
此诗描绘了一场宏伟壮丽的帝王出巡景象,通过对自然山川的描写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帝王的威仪与国力的强盛。
"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顺动三光柱,登临万象悬。" 这几句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观的山川图景,北山宛如巨龙,直达东海,道路蜿蜒曲折,如同通天之路。"顺动三光柱"可能指的是日月星辰或是某种建筑物,给人以神圣不可触摸的感觉。
"俛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这几句则从高处眺望,河流与城市构成一幅和谐图画。而后文中的"按跸"一词,则透露出帝王巡视的威严。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蒐田。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 最后的几句则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帝王德行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主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能够像他们那样治理国家安定民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山川、展现帝王威仪和颂扬历史圣君,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政治宣告与文化自信。
带恨湘江水。无柰远、楚云天际千里。
灵均一去,芳荪翠减,香篱青死。龙舟鼍鼓声沸。
叹旧俗、空夸水戏。
乐少年、越女吴姬,□□王孙公子。
曾记南浦芙蓉,东湖杨柳,斜日歌吹。
彩舟载酒,纶巾挥扇,胜友同醉。而今白头蓬卷。
但谙惯、独醒滋味。好只把、兰佩荷衣,从今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