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在杂林下,屈抑弗得长。
雨润及日晅,莫被天恩荡。
沮然色半黄,恧矣颜如强。
上伏地溽湿,草木咸资养。
乘暇课移植,出蔽迁佳壤。
本疏培欲平,择向取高敞。
会看放乔枝,童童绿阴广。
所惧不在兹,树人因可想。
松在杂林下,屈抑弗得长。
雨润及日晅,莫被天恩荡。
沮然色半黄,恧矣颜如强。
上伏地溽湿,草木咸资养。
乘暇课移植,出蔽迁佳壤。
本疏培欲平,择向取高敞。
会看放乔枝,童童绿阴广。
所惧不在兹,树人因可想。
此诗描绘了松树在杂林中的生长环境与遭遇,以及对其未来的展望。首句“松在杂林下,屈抑弗得长”,形象地展现了松树在密林中生长的压抑状态,无法自由伸展其枝干。接着,“雨润及日晅,莫被天恩荡”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雨水和阳光,暗示了松树虽有生长的机会,但又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沮然色半黄,恧矣颜如强”描绘了松树在恶劣环境中逐渐失去生机,颜色变黄,显得勉强支撑的状态。“上伏地溽湿,草木咸资养”则进一步说明了松树所处环境的潮湿与不适宜,与周围草木形成对比,突出了松树生存的艰难。
后半部分“乘暇课移植,出蔽迁佳壤”表达了对松树未来命运的转变,通过人工干预,将松树移栽到更为适宜的土壤中,期待它能获得更好的生长条件。接下来,“本疏培欲平,择向取高敞”强调了选择合适的位置和环境对于松树成长的重要性,预示着松树将有机会展现其应有的高度和广阔绿荫。
最后,“会看放乔枝,童童绿阴广”表达了对松树未来的美好愿景,期待它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人们提供广阔的绿荫。而“所惧不在兹,树人因可想”则以“树人”为喻,暗示了培养人才的艰辛与希望,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环境的关注与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树生长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成长的不易,同时也寄托了对人才培养的深思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