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玉已奠,苍币斯陈。瑞形成象,璧气含春。
礼从天数,智总圜神。为祈为祀,至敬咸遵。
员玉已奠,苍币斯陈。瑞形成象,璧气含春。
礼从天数,智总圜神。为祈为祀,至敬咸遵。
这是一首充满了古典礼仪和祭祀文化韵味的诗,通过对周祀圜丘之礼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崇高庄严的宗教与政治氛围。首先,“员玉已奠,苍币斯陈”表明了祭祀时所使用的玉器和钱币已经摆放就绪,这些都是古代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供品,用以表示对上天、祖宗的尊崇。接着,“瑞形成象,璧气含春”则描写了一种祥瑞之气充盈的情景,其中“璧气”指的是玉璧所散发出的神圣与祥和之气,而这种气息中蕴含着春天生机勃勃的意象,暗示了祭祀活动是为了求得丰收和国家安泰。
诗歌中的“礼从天数,智总圜神”则进一步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这种秩序井然的宗教行为来联系自然界与精神世界。这里的“圆神”可能指的是祭祀对象,即古代中国人心目中那位至高无上的天神或祖先。
最后,“为祈为祀,至敬咸遵”则明确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行为——通过祭祀来祈求好运,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至诚的态度。这里的“咸遵”意味着对祭祀规则的严格遵循,体现了古人对于宗教仪式的重视。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庄严肃穆、充满敬畏之心的祭祀场景中,从而彰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崇。
满纸龙鸾,浑厌倒、来禽青李。
黄绢好、朝吟暮玩,爱之无已。
玉刻来从千载上,宝珠出自重渊底。
每相逢慰淡相于,如君几。
无所见,哗然毁。
安所有,同然喜。
赖多情问我,病欤贫耳。
一寸灰心寒欲尽,数茎绿发愁难理。
说青帘高处有仙乡,无人指。
以己意,号之曰苍然。
余复援稼轩例作乐府沁园春一首,改名曰苍然吟,石汝来前,号汝苍然,名之太初。
问太初而上,还能记否,苍然于此,为复何如。
偃蹇难亲,昂藏不已,无乃于予太简乎。
须臾便,唤一庭风雨,万*号呼。
依稀似道狂夫。
在一气何分我与渠。
但君才见我,奇形怪状,我先知子,冷淡清虚。
撑拄黄垆,庄严绣水,攘斥红尘力有余。
今何许,倚长风三叫,对此魁梧。
华屋高轩,富贵之心,人皆有之。
甚伯伦挈?
,惟知?
酒,浩然踏雪,只解吟诗。
一见令人,利名都忘,更有高情元紫芝。
还知否,盖道分彼此,事有参差。
看君绿发雄姿。
况千载风云正遇时。
便登高舒啸,如今太早,扬眉吐气,过此还迟。
愧我衰残,终然无补,久矣寒灰枯树枝。
云山梦,被画图唤起,情见乎辞。
者。
则知瓠山所居,乃余向者所寓李氏居也。
次韵答之牡丹何可无言,广平曾有梅花赋。
蹉跎老矣,愁多欢少,花开人去。
黄绢飞来,分明却见,旧家风度。
是东皇,唤取玉堂仙伯,要长在、花间住。
惭愧相思千里,也看同去年崔护。
诗盟酒伴,吟看醉绕,应无重数。
寂寞江亭,青山不断,碧云将暮。
对夕阳老树,悠然北望,诵天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