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口共一灶,终年事烹煎。
力耕饲饥馋,灶敝火亦烦。
昨日一百五,老稚俱食寒。
呼童戛枯竹,粲然吐青烟。
适从何方来,荧荧百家传。
性火出真空,应量曾无边。
老病何所求,石瓶煮寒泉。
敛为一夫用,无心固当然。
百口共一灶,终年事烹煎。
力耕饲饥馋,灶敝火亦烦。
昨日一百五,老稚俱食寒。
呼童戛枯竹,粲然吐青烟。
适从何方来,荧荧百家传。
性火出真空,应量曾无边。
老病何所求,石瓶煮寒泉。
敛为一夫用,无心固当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新火》,描绘了家庭中日常生活的场景。诗人以“百口共一灶”开篇,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的紧密关系和共同劳作。接着描述了常年辛勤耕作,只为满足全家人的温饱,然而连灶都因使用频繁而破旧,火势时有不稳。
“昨日一百五”可能指的是春分时节,古人有习俗在这一天开始使用新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描述了点燃新火的场景,孩子们欢天喜地,火光熠熠,犹如青烟袅袅,给寒冷的季节带来一丝温暖。
“性火出真空,应量曾无边”这两句寓言般表达了新火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生命力的源泉,无穷无尽。诗人感慨自己年老体衰,但对生活的需求简单,只需用新火煮一壶寒泉,足以满足。
最后两句“敛为一夫用,无心固当然”,意味着新火虽小,却能汇聚大家的力量,满足全家人的需求,这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体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新火的点燃,展现了家庭的温馨,生活的艰辛,以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生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