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湫閟驯龙,古殿厂金粟。
僧归林下定,云傍檐端宿。
伊余陪雅集,于此避炎酷。
息阴悟道性,习静外荣辱。
坐石飞清觞,每叹白日速。
别去将何如,留诗满青竹。
灵湫閟驯龙,古殿厂金粟。
僧归林下定,云傍檐端宿。
伊余陪雅集,于此避炎酷。
息阴悟道性,习静外荣辱。
坐石飞清觞,每叹白日速。
别去将何如,留诗满青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林隐居图景。诗人牛谅在至正辛丑年的秋天,与友人相聚于一处幽静的古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首联“灵湫閟驯龙,古殿厂金粟”以“灵湫”和“古殿”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氛围。“閟驯龙”暗示了此处的祥和与宁静,“金粟”则象征着佛教的神圣与富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也暗含了对佛法的崇敬。
颔联“僧归林下定,云傍檐端宿”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僧人们在林间修行,云朵依附在屋檐之上,仿佛也在享受这份宁静。这里通过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向往。
颈联“伊余陪雅集,于此避炎酷”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聚会,以及他们选择在此避暑的原因。这不仅是对炎热夏季的逃避,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尾联“息阴悟道性,习静外荣辱”表达了诗人通过静心观察自然,领悟到超越物质与世俗荣辱的精神境界。这里的“息阴”既指树荫下的休息,也暗喻内心的平静与洞察。
最后两联“坐石飞清觞,每叹白日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石上饮酒畅谈的情景,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深思。
末尾“别去将何如,留诗满青竹”则以疑问的形式收尾,既是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也是对友情与诗意的珍视。诗人希望以诗歌作为纪念,留下这段美好的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以及友情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探索。
騄骥初失群,亦自矜趫腾。
俯仰岁时久,帖然困蚊蝇。
豪鲸逸其穴,尺水成沧溟。
岂无鱼鳖交,望望为所憎。
物理有翕张,达人同废兴。
幸无怵迫忧,聊复曲吾肱。
鱼目出泥沙,空村百金珍。
豫章值拥辏,细细供蒸薪。
论材何必多,适用即能神。
托交何必深,寡求永相亲。
鲍叔拙羁鲁,张生穷厄陈。
茫然扳援际,岂意出风尘。
贫贱如故旧,少壮即相依。
中心不敢厌,但觉少光辉。
向来乘时士,亦有能奋飞。
一朝权势歇,欲退无所归。
不如行其素,辛苦奈寒饥。
人生系天运,何用发深悲?
我居在穷巷,来往无华轩。
辛勤衣食物,出此二亩园。
薤菘郁朝露,桑柘浮春烟。
以兹乱心曲,智计无他奸。
择胜不在奢,兴至发清言。
相逢樵牧徒,混混谁愚贤?
松风四山来,清宵响瑶琴。
听之不能寐,中有怨叹音。
旦起绕其树,磈砢不计寻。
清阴可敷席,有酒谁与斟?
由来大度士,不受流俗侵。
浩歌相倡答,慰此霜雪心。
中年涉事熟,欲学唾面娄。
逡巡避少年,赴秽不敢酬。
旁人吁已甚,自喜计虑周。
微劳消厚疚,残辱胜深忧。
从知为下安,处上反无俦。
人生各有志,勇懦从所求。
古人重畎亩,有禄不待干。
德成禄自至,释耒列王官。
不仕亦不贫,本自足饔餐。
后世耻躬耕,号呼脱饥寒。
我生千祀后,念此愧在颜。
为农倘可饱,何用出柴关?
村郊多父老,面垢头如蓬。
我尝使之年,言语不待工。
古来名节士,敢望彭城龚。
有叟诮其后,更恨道不通。
鄙哉譊譊者,为隘不为通。
低头拜野老,负米吾愿从。
去年秋事荒,贩籴仰邻州。
健者道路间,什百成朋俦。
今年渐向熟,庶几民不流。
书生自无田,与众同喜忧。
作诗劳邻曲,有倡谁与酬?
亦无采诗者,此修何可修?
《和陶渊明贫士诗七首》【唐·唐彦谦】贫贱如故旧,少壮即相依。中心不敢厌,但觉少光辉。向来乘时士,亦有能奋飞。一朝权势歇,欲退无所归。不如行其素,辛苦奈寒饥。人生系天运,何用发深悲?我居在穷巷,来往无华轩。辛勤衣食物,出此二亩园。薤菘郁朝露,桑柘浮春烟。以兹乱心曲,智计无他奸。择胜不在奢,兴至发清言。相逢樵牧徒,混混谁愚贤?松风四山来,清宵响瑶琴。听之不能寐,中有怨叹音。旦起绕其树,磈砢不计寻。清阴可敷席,有酒谁与斟?由来大度士,不受流俗侵。浩歌相倡答,慰此霜雪心。中年涉事熟,欲学唾面娄。逡巡避少年,赴秽不敢酬。旁人吁已甚,自喜计虑周。微劳消厚疚,残辱胜深忧。从知为下安,处上反无俦。人生各有志,勇懦从所求。古人重畎亩,有禄不待干。德成禄自至,释耒列王官。不仕亦不贫,本自足饔餐。后世耻躬耕,号呼脱饥寒。我生千祀后,念此愧在颜。为农倘可饱,何用出柴关?村郊多父老,面垢头如蓬。我尝使之年,言语不待工。古来名节士,敢望彭城龚。有叟诮其后,更恨道不通。鄙哉譊譊者,为隘不为通。低头拜野老,负米吾愿从。去年秋事荒,贩籴仰邻州。健者道路间,什百成朋俦。今年渐向熟,庶几民不流。书生自无田,与众同喜忧。作诗劳邻曲,有倡谁与酬?亦无采诗者,此修何可修?
https://shici.929r.com/shici/eyXKh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