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斋近临湖,何不可名舫。
更益云对鸥,亦不止鸥漾。
春来湖波活,水族有千状。
飞止任所便,夫谁挟弋向。
冯生适其适,是即造物量。
吾民艰遂硕,故用增惆怅。
藉曰托高閒,小哉岂有当。
为斋近临湖,何不可名舫。
更益云对鸥,亦不止鸥漾。
春来湖波活,水族有千状。
飞止任所便,夫谁挟弋向。
冯生适其适,是即造物量。
吾民艰遂硕,故用增惆怅。
藉曰托高閒,小哉岂有当。
此诗《对鸥舫》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湖畔景象。诗中以“为斋”临湖而居,巧妙地将居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诗人通过“云对鸥”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春天湖面波光粼粼,水中的生物形态各异,自由自在地游动着,仿佛没有人为的干扰。诗人借此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可能源于对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理想状态的感慨。
“冯生适其适,是即造物量”,诗人借冯生之口,表达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造物主赋予的最恰当的生活方式。然而,“吾民艰遂硕,故用增惆怅”,诗人又感叹于现实中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艰辛与不易,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情感的波动。
最后,“藉曰托高閒,小哉岂有当”,诗人或许在反思,即便追求高雅闲适的生活,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这种理想状态是否真正能够实现,流露出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湖畔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有元失其鹿,天下纷逐之。
高皇仗剑起,豪俊归纲维。
谟算屈群力,勇者无所施。
思昔下金华,滕君先见知。
礼之置帷幄,制胜屡出奇。
玉堂职丝纶,薇垣赞枢机。
恩荣有如此,遭遇古所稀。
故人在田野,写此寄相思。
长林耸霄汉,挺挺金石姿。
坡陀带烟雾,密叶阴下垂。
二君久捐世,高风尚巍巍。
展图一抚玩,彷佛如昔时。
贤哉滕氏裔,谒我求新诗。
逝者不可见,感此增叹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