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幽燕道,黄沙迷马鞅。
志气何激宕,能无竹帛想。
白头守田园,于今事已往。
短鬓葬青丝,旅愁日日长。
苍巘匪不高,河流匪不广。
牛宫谁与祝,禾黍荒成莽。
碌碌幽燕道,黄沙迷马鞅。
志气何激宕,能无竹帛想。
白头守田园,于今事已往。
短鬓葬青丝,旅愁日日长。
苍巘匪不高,河流匪不广。
牛宫谁与祝,禾黍荒成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慨与反思。首句“碌碌幽燕道,黄沙迷马鞅”以辽阔的燕地为背景,黄沙漫漫,马蹄声被淹没在无尽的沙尘中,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孤独的氛围。接着,“志气何激宕,能无竹帛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对历史、文化的向往,暗示了他对于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思考。
“白头守田园,于今事已往”描述了诗人年老时仍坚守田园的生活状态,但“事已往”三字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随后,“短鬓葬青丝,旅愁日日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白发与青丝的对比,不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哀叹与对未来的忧虑。
“苍巘匪不高,河流匪不广”转而描写自然景观,高山巍峨,大河浩瀚,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同时也反衬出人类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牛宫谁与祝,禾黍荒成莽”则将视角转向农耕生活,牛棚空无一人,庄稼荒芜一片,表达了对农业文明衰败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回忆与深刻反思,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感慨,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意识。
唐子皦自鲜,水清石粼粼。
绣肠五车书,不鄙簿领尘。
黟山与桂岭,一笑二十春。
天涯会面难,岁晚情话真。
五管无贤侯,但有岚烟昏。
此岂功名场,往戍清淮滨。
北门诗书帅,平生吾故人。
问讯今何如,凌烟上星辰。
为言落南客,病作寒蛩呻。
飘飘北归梦,夜绕吴淞云。
丹霄碧海眇高骞,厌直承明却自论。
宝马十年听漏箭,扁舟一雨看潮痕。
侍臣相忆松门远,归客还怜菊径存。
清润要非山泽相,又烦一札下云根。
揽秀堂前一笑倾,都忘身世两浮萍。
扶藜处处从君赏,落笔时时得我惊。
荔熟闽山劳梦想,苹香苕水约逢迎。
祗愁误入桃源後,从此车轮四角生。
春风动是隔年期,更对残花把一卮。
少待和烟和月看,依稀犹似未开时。
户庭清深宅翠微,雪如佳壁唤题诗。
烟梢矗矗青围屋,露叶鲜鲜绿满篱。
宿雨一春才泛鸭,新芜几日已藏碑。
山僧见客如枯木,疑是懒残南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