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募去幽燕,长驱出酒泉。
楼烦既已破,休屠亦复残。
耻隶骠骑部,岂屑轻车官。
归来见天子,长缨牵左贤。
应募去幽燕,长驱出酒泉。
楼烦既已破,休屠亦复残。
耻隶骠骑部,岂屑轻车官。
归来见天子,长缨牵左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少年从幽燕之地出发,长途跋涉至酒泉,展现了他勇往直前的决心和行动力。诗中“应募”二字,透露出这位少年主动请缨,投身于国家的征伐之中,表现了他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长驱”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少年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势不可挡的气势,仿佛他驾驭着战马,一路向前,所向披靡。接着,“楼烦既已破,休屠亦复残”两句,通过列举敌人的败绩,进一步凸显了少年的英勇和战场上的辉煌战绩。
“耻隶骠骑部,岂屑轻车官”则表达了少年对于荣誉和地位的追求,并非仅仅满足于普通的军职,而是渴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能与勇气,追求更高的成就和认可。
最后,“归来见天子,长缨牵左贤”两句,预示了少年功成之后,将受到天子的接见和赏识,他的英勇事迹将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英雄形象,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于国家、荣誉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老树十百围,赤日不满影。
庙貌画鬼神,焰闪见光景。
闾里颇惊动,豚壶日叩请。
小巫口吟呀,祝奠屡折磬。
安敢议剪伐,惟恐罹灾眚。
乌雀不敢巢,繁阴实脩整。
岂有物所凭,阴奸设机阱。
吾闻夏后氏,液金铸九鼎。
窟穴尽发露,夔羊皆远屏。
自从九鼎亡,草木亦有幸。
万乘君王曾降诏,敝裘瘦马入咸秦。
太平策略三千字,天下英豪二十人。
自合乘时攀日月,如何随众走风尘。
桐庐主簿官虽小,百里之间亦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