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齐泛尊彝,轩县动干戚。
入室僾如在,升阶虔所历。
奋疾合威容,定利舒皦绎。
方崇庙貌礼,永被君恩锡。
醴齐泛尊彝,轩县动干戚。
入室僾如在,升阶虔所历。
奋疾合威容,定利舒皦绎。
方崇庙貌礼,永被君恩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瑗创作的《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先祖的尊崇和追怀之情,以及对君恩的感激。
"醴齐泛尊彝,轩县动干戚":这一句描写的是祭祀时酒浊液泛溢于礼器中,同时听到远处乐声的景象。"尊彝"指的是古代用来盛放祭酒的器物,而"轩县"则是指古时候演奏音乐的场所,"干戚"是一种打击乐器,这里暗示着祭祀活动的庄严气氛。
"入室僾如在,升阶虔所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进入庙堂后的感受。"入室僾如在"意味着诗人仿佛感觉到祖先的灵魂在场,"升阶虔所历"则是说他小心翼翼地登上台阶,每一步都充满敬畏。
"奋疾合威容,定利舒皦绎":这里写的是祭祀过程中的仪式和神态。"奋疾"意味着恭敬的态度,"合威容"是说将这种态度与威严的面貌相结合,而"定利"则代表了稳重和庄重,"舒皦绎"指的是祭服的华美和整洁。
"方崇庙貌礼,永被君恩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庙宇宏伟和祭祀之礼的赞叹,以及对君主恩泽的感激。"方崇庙貌礼"描绘出庙堂的庄严与祭祀之礼的隆重,而"永被君恩锡"则是说诗人希望得到君主长久的恩惠和保护。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精细刻画,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传统礼仪的尊崇,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感激之情。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
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
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
漫一事无成霜鬓侵。
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
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
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
君知否,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
难求系日长绳。
况倦客飘零少旧朋。
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
水绕出围,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
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叹园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
散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余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