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听人谈七夕,举头真欲尾星行。
催娘案上排生果,替姊笺头录乳名。
乱唱仙歌敲竹简,私斟圣水贮瓷罂。
虽然时节为儿戏,不觉能添老大情。
稚子听人谈七夕,举头真欲尾星行。
催娘案上排生果,替姊笺头录乳名。
乱唱仙歌敲竹简,私斟圣水贮瓷罂。
虽然时节为儿戏,不觉能添老大情。
这首《七夕戏赠小男》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与温情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儿童在传统节日中的欢乐与好奇。
首先,诗中“稚子听人谈七夕,举头真欲尾星行”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孩子对七夕节浓厚的兴趣和向往。孩子听到关于七夕的传说,抬头望向星空,仿佛想要追随牛郎织女的脚步,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
接着,“催娘案上排生果,替姊笺头录乳名”描绘了孩子参与家庭庆祝活动的情景。他不仅催促母亲准备果盘,还主动帮助姐姐记录名字,这些细节体现了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对家庭的贡献,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节日仪式的尊重和喜爱。
“乱唱仙歌敲竹简,私斟圣水贮瓷罂”则展示了孩子在节日中的自由与快乐。他随意地吟唱着仙家歌曲,用竹简敲打节奏,甚至偷偷品尝圣水并将其装入瓷瓶,这些行为既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也反映了他们对节日习俗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最后,“虽然时节为儿戏,不觉能添老大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场景的感慨。尽管七夕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只是简单的游戏,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不经意间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意义和情感的丰富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捕捉了儿童在传统节日中的纯真与喜悦,以及他们在参与家庭活动时所展现出的责任感和创造力,生动地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普通家庭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氛围。
阿戎筑屋为娱亲,野草闲花日日新。
我奉版舆来举酒,祈君亲寿似夫人。
天衢十二大树春,楼前结綵移嵩岷。
游人衮衮去不已,街头雪泥踏作尘。
骀它馆中好古士,纷华过眼轻浮云。
早休仆御谢宾客,翛然乞酒邀比邻。
杯盘如星下烛案,果以橘柚菹紫蘋。
微吟疏笑见真野,昔之靖节今冠巾。
门前少年将姣妇,电落马足风两轮。
长髯健儿走先后,意气欲无夜与晨。
瞥然奔过不留迹,肯信亦有端坐人。
若无吾曹同嗜好,枯槁到死谁嗟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