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
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
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
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
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复杂情感。在旅途中,虽然有欢笑之时,但这种喜悦并不真实;同样,即便是悲伤,也不是真正的心情。诗人表达了对家的渴望,每次收到的消息都让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回到家中,然而这种希望一次次落空,让他的思念和愁绪变得更加深沉。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每当他谈论自己的愁绪时,那些话语又如同回音般在他的耳边萦绕,让他的情感无法得到缓解。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 这句诗表明了诗人担忧过度悲伤会损害自己的眼睛,这里的“泪”和“眼”都是对家乡思念的隐喻,反映出内心的痛苦。
最后,"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这句透露出诗人虽然头发已经斑白,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愿意在异地为自己编织一件温暖的衣物来抵御寒冷,这是他对家乡深切怀念的一种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比客居生活与内心真实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