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
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
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
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未能深入学习诗书的遗憾,以及在老友的激励下重新燃起对学问的热情。
“终岁常亲鞭扑”,开篇以“鞭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为了学业和道德修养,经常受到家长或师长的严格管教和训导。这既体现了古代教育的严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成长经历的深刻回忆。
“此生知负诗书”,紧承上句,诗人自省一生,深知自己在诗书学问方面有所欠缺,表达了对未能更深入研习经典文化的遗憾之情。这里的“负”字,既有辜负之意,也暗含着对自己未能充分利用时间、精力去追求学问的自责。
“欲寻旧学无处”,转折之处,诗人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情绪。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他渴望回到过去,寻找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知识和学问,却发现已无从寻起。这不仅是对个人求学之路的反思,也是对时光流逝、机会错过的感慨。
“时有故人起予”,最后两句,诗人的思绪由个人转向外界,提到有时老朋友的鼓励和启发,能够激发他重新思考和探索学问的热情。这里“故人”不仅指具体的某位朋友,也象征着那些在人生旅途中给予帮助和启示的人们。通过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诗人仿佛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重拾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过往求学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在友情的激励下重新点燃学习热情的过程。它不仅是一次个人心灵的对话,也蕴含着对教育、成长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摇落霜林秋兴新,舍舟寻壑自冥尘。
云光山色解迎客,松气竹氛俱着人。
汉上营诗多累句,孟生题壁欲伤神。
频伽依旧丁宁语,应笑华颠映角巾。
鸟乌声乐客还家,僮仆欢迎日未斜。
小径潜筠新长笋,幽斋茂树晚多花。
深惭曲蘖留春住,尚觉年颜老去赊。
出处由来非细事,弄泉莫忘饱烟霞。
深云蒙无相,斜日照崔嵬。
惨澹天梯往,苍茫地势开。
巾裾拂河汉,谈话杂风雷。
惆怅银钩处,归来首重回。
北风驱云度危峤,日下苍茫烟霭横。
山灵唤客起杖屦,定自不凡为此行。
山南冥搜未得妙,山阴问津向猿鸟。
遥岑叠叠罗峻屏,溪流溅溅鸣楚调。
眼明全椒道士家,丹砂入颊暾朝霞。
谈间勃窣妙理窟,挽不听去犹欲遮。
缥思右辖千丈松,眉宇中藏嵇阮风。
放船云梦鬼作祟,磈磊仆卧洪涛中。
此翁身大不及胆,引帆复逐天边鸿。
渊宗堂中柱史裔,黄鹄作雏欺鹤唳。
衣裾不著京洛尘,潜心涪翁哦五字。
相逢俄顷复解携,韵胜遣人增想似。
僧窗梦短夜复长,句挟寒霜聊可寄。
忆女垂九龄,寻幽非旧常。
两鬓忽如棘,歌声类蒙庄。
山色故无恙,老者须眉苍。
载之著车后,谁言山路长。
每逢胜绝处,赋诗要难忘。
大雪渺空旷,清境讵可望。
烛龙何时来,衔曜发晖光。
长怀亦云极,烟渚闻鹙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