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樵歙山青,暮汲歙水绿。
闭户动一纪,守道不干禄。
平生春秋砚,疑义如割竹。
哀哉青城翁,心丧三年哭。
晨樵歙山青,暮汲歙水绿。
闭户动一纪,守道不干禄。
平生春秋砚,疑义如割竹。
哀哉青城翁,心丧三年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歙山的日常生活:清晨砍柴,傍晚取山泉,长时间闭门独处,坚守道德而不求仕途。诗人以“春秋砚”象征学问与思考,将疑难问题比作割竹,形象地表达了研读经书时的深思熟虑。最后,诗人哀叹一位青城翁,因内心极度悲痛而仿佛为亡友守丧三年,情感深沉,感人至深。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