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祀仙陵第几番,又随香帛荐中元。
马穿碧树知神路,人立青峰见寝园。
佩影夜联东壁序,铃声秋动北辰垣。
归途正及西城近,黍稷屯云遍野原。
奉祀仙陵第几番,又随香帛荐中元。
马穿碧树知神路,人立青峰见寝园。
佩影夜联东壁序,铃声秋动北辰垣。
归途正及西城近,黍稷屯云遍野原。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送廉伯陪祀山陵》描绘了祭祀山陵的庄重场景。首句"奉祀仙陵第几番"点出这是又一次的祭扫活动,暗示着对先人的深深敬仰和缅怀。"又随香帛荐中元"进一步说明祭祀的时间在传统的中元节,焚烧香帛以示敬意。
"马穿碧树知神路"通过马匹行走在翠绿的树林中,暗示通往陵墓的路径神圣而神秘。"人立青峰见寝园"则描绘了祭拜者站在青翠的山峰上,遥望先人的安息之地,景象肃穆。
"佩影夜联东壁序,铃声秋动北辰垣"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夜晚的佩饰影子与星辰相应,秋风中的铃声仿佛触动了天际,增添了神秘和崇高的氛围。
最后,"归途正及西城近,黍稷屯云遍野原"描绘了祭祀完毕后,众人沿着山路返回,沿途可见田野上弥漫的祭祀用的黍稷烟雾,渲染出一种庄重而宁静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祭祀山陵的仪式感和对先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十里春波翠染衣,小寻鱼鸟共追随。
船头风急何妨醉,湖上山多尽入诗。
藜杖偶来飞絮里,芦鞭犹忆看花时。
两公人物如连璧,同上金銮亦未迟。
念昔与君游,相过江水傍。
翩翩俱少年,满镜青丝长。
别来二十载,四海一战场。
物色到朋旧,十客八九亡。
今年好时节,匹马不犯疆。
将军锁金甲,万玉朝明堂。
长安人海中,衮衮逢此郎。
惊视久乃识,两帽俱垂霜。
抚事念晼晚,含凄各酸伤。
便当呼醽醁,暖热浇中肠。
我笑谓君言,语离且勿忙。
人生如水凫,相值不可常。
况此秋物佳,草木交青黄。
与君着只屐,尚可相扶将。
愿言迟明发,历井升南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