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恨空凭槛,因凉独近楹。
雨留枫树滴,波碎月池明。
班女休题扇,缑山约弄笙。
所怀今不见,钟鼓隔重城。
有恨空凭槛,因凉独近楹。
雨留枫树滴,波碎月池明。
班女休题扇,缑山约弄笙。
所怀今不见,钟鼓隔重城。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有恨空凭槛,因凉独近楹”,以“有恨”开篇,暗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遗憾,通过“空凭槛”和“因凉独近楹”的行为,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情绪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雨留枫树滴,波碎月池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凉而略带凄美的氛围,雨滴在枫树上的声音与池水破碎的月影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班女休题扇,缑山约弄笙”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班女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的侍女,曾作《团扇歌》自伤身世;缑山则是传说中仙人王子乔得道升天的地方。这两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遥想,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最后,“所怀今不见,钟鼓隔重城”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诗人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距离,钟鼓声似乎象征着外界的喧嚣与秩序,与他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诸方游遍浑如梦,古寺归来独掩扃。
无复诗篇云锦段,但馀心境木蛇形。
高秋霜叶鱼腮赤,落日远山螺髻青。
步尽松阴忽回首,绿萝疏处见溪亭。
贤为万人英,笔力挽万牛。
宝带腰万丁,封及万户侯。
彼富一二数,其实富未周。
君看清曲江,杰立万富楼。
山川占形胜,佳处横高秋。
丈人披白帢,凭栏清两眸。
凛然无求姿,一洗骄气浮。
郿坞痴肉脔,金谷酒色囚。
名均谓之富,泾渭实异流。
余穷蓄一喙,得饱事事休。
贫富若天渊,饱岂有劣优。
此诗如橄榄,初嚼欲弃投。
终然成可口,味永当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