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宝墨亭》
《宝墨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瘗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ǎotíng
sòng / shì

shānyīnjiànhuànéjīngjīngkǒukōngchuánmíng

xiāozhéxiānláizuòjùnfēngliútàishǒuwèikāitíng

liǎngpiānruǐchénchūyíngōushàngqīng

jiǔlínchísuǒyuànguānkuàichénmíng

注释
山阴:古代地名,指浙江绍兴。
换鹅经:典故,指王羲之与道士换鹅求得书法的故事。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瘗鹤铭》:六朝碑刻,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横溢,被称为‘诗仙’。
风流太守:形容郡守有文采、风雅。
玉蕊:比喻文章或书法的优美。
银钩:形容书法笔画流畅,如银色钩勒。
临池:古人常在水池边练习书法。
沉冥:此处指深入沉思,沉浸于艺术之中。
翻译
在山阴未能见到那交换鹅的典故,只有京口流传着《瘗鹤铭》的传说。
潇洒的谪仙人来到这里做郡守,风流的太守为此修建了亭子。
两篇文章如玉蕊般清新,刚被尘埃洗净,字迹依然清晰如银钩。
我长久地临摹池边却无所收获,希望能一睹这些遗世书法,让心灵得到沉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宝墨亭》。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渴望。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瘗鹤铭》。"

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书法典籍的追念与遗憾。"山阴"和"京口"都是地名,分别指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临沂山阴和他的书法作品《瘗鹤铭》流传的地方。"换鹅经"出自一个古老的故事,意在比喻书法艺术的珍贵。苏轼通过这些字眼,表达了他对古代书法典范不复存在的感慨。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这两句则是作者对自己的时代和环境所做的描绘。"潇洒谪仙"形容苏轼本人在文学上的造诣,而"风流太守"则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太守(地方官员),他因为欣赏书法艺术而建造了宝墨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这里的"两篇"和"四体"应指的是各种书法作品和不同的书体,如行书、草书等。"玉蕊"与"银钩"都是形容词,用来赞美这些书法作品清新脱俗、笔力雄健。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虽然长时间面对纸墨,却仍旧未能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因此他渴望能够快速掌握那些流传至今的古代书法技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苏轼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文学、书画艺术的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其七

自怜循短绠,方欲问长沮。

茂陵体犹瘠,淮阳疾未祛。

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菹。

汉阳嗟欲尽,咎繇惧忽诸。

(0)

郡国贪慕将,驰骋习弓戟。

虽妙未更事,难用应卒迫。

(0)

百一诗·其二十一

革带绳为续,履舄穿无底。

(0)

赠刘琨诗·其四

大钧载运,良辰遂往。譬彼日月,迅过俯仰。

感今惟昔,口存心想。借曰如昨,忽为畴曩。

(0)

游春

森疏竹木草如茵,罨画湖山丽色新。

流水一湾渔父吊,隔溪又唤卖花人。

(0)

蝶恋花.斗叶

铜兽牙签开粉箧。玉几斜铺,四角抛金叶。

欲赌宝钗郎漫怯。团圆斗出当输妾。

八幅如篷纤手捻。大妇移桩,中妇来相接。

小妇何为红晕颊。错丢百子须包贴。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