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泰伯庙》
《谒泰伯庙》全文
宋 / 杨简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三以天下让,先圣谓至德。

某也拜庙下,太息复太息。

三辞不难知,泰伯无人识。

胡为无得称,万象妙无极。

(0)
注释
三:三次。
天下:整个天下。
让:放弃。
至德:最高的道德。
某也:我。
拜庙下:在庙堂下礼拜。
太息:叹息。
泰伯:周朝的泰伯,传说中以谦让闻名的人物。
无人识: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价值。
胡为:为何。
无得称: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誉。
万象:万物。
妙无极:奇妙无穷。
翻译
他三次放弃天下,古代圣人认为这是最高尚的品德。
我在庙堂下礼拜,叹息又叹息。
这种谦让三次都不难理解,像泰伯那样无人能识其真正价值。
为什么他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誉?万物奇妙无穷,难以穷尽。
鉴赏

这首诗是对古圣先贤的崇拜和自我反思的表达。"三以天下让,先圣谓至德"表明了诗人对于古代圣人的崇敬之情,认为他们有着超凡脱俗的美德。而"某也拜庙下,太息复太息"则显示出诗人在泰伯庙中表现出的深深敬意和无尽的感慨。"三辞不难知,泰伯无人识"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泰伯这种古圣先贤之所以不被世人所认识的理解与同情。

最后两句"胡为无得称,万象妙无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泰伯虽未被后世广泛传颂,但其德行却如宇宙间无尽的奇妙一样,不可估量。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圣贤不朽德业的赞美,以及诗人个人的自我反省与追求。

这是一种典型的文人情怀,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通过这样的抒情,诗人实际上是在探讨如何在不为世俗所知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和理想。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个人的德行与世界的认可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对于历史与传统的态度。

作者介绍

杨简
朝代:宋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猜你喜欢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其六

积雨喜新霁,山禽亦好音。

白云开旷野,红日照高林。

歉岁地惜宝,惠民天用心。

君看大麦熟,颗颗是黄金。

(0)

李季允侍郎舟中

忆昨枫桥既语离,何期千里又相随。

太湖不见鸱夷子,秋浦同寻杜牧之。

灯火船窗深夜话,江山客路早冬诗。

人间草木空无数,除却梅花莫我知。

(0)

寓怀会稽吴道子遇因师

隐沦与释子,时予久往还。

览照不自认,况复思君颜。

昨日山书至,乃梦云萝间。

何必风韵息,始觉万境闲。

(0)

有怀

閒居忽有怀,怅然令心恫。

世人尚浮沉,君子难苟同。

是以盖世贤,飘然返山中。

栖迟竹林下,明道善其躬。

如何彼之子,居常起波风。

屈原泣泽畔,仲尼悲道穷。

贤圣尚如此,吾身那可容。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二十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

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蛰龙须奋跃,何待禹门雷。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三六

寒雪一颠,秋云半肩。渊默曲木,月行霁天。

转功能就位,借伴还入廛。

机用也离虚坎实,变通也坤断乾连。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