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湖旧足三河注,嘉泽谁将片石磨。
忆昔置田驱积菶,于今抟土阏洪波。
饥金穰木原难料,堰废堤荒可奈何。
夜向重霄觇月晕,神膏那得骤滂沱。
澄湖旧足三河注,嘉泽谁将片石磨。
忆昔置田驱积菶,于今抟土阏洪波。
饥金穰木原难料,堰废堤荒可奈何。
夜向重霄觇月晕,神膏那得骤滂沱。
这首清代诗人全祖望的诗《今年春雨极多而吾乡水无储蓄四月中泄钱湖以种稻数日又竭有感而作(其三)》描绘了江南地区春季雨水丰沛但水利设施不足的情况。首句“澄湖旧足三河注”暗示了往昔湖泊水量充足,河流注入;“嘉泽谁将片石磨”则以疑问形式表达了对如今水资源管理的反思,暗指昔日的水利工程已不再精细维护。
“忆昔置田驱积菶”回忆过去人们通过水利设施储存水源,保障农田灌溉;“于今抟土阏洪波”则对比现今,土地无法有效拦截洪水,反映出水利失修的问题。“饥金穰木原难料”进一步强调了干旱和洪涝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堰废堤荒可奈何”直接表达了对废弃堤坝和荒芜景象的无奈,揭示出水利设施荒废带来的严重后果。“夜向重霄觇月晕”借夜晚观测天象,暗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而“神膏那得骤滂沱”则感慨自然恩赐的雨水不能及时而充足地降临。
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水利问题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深切呼唤。
中书省郎梁茂才,嗜好雅与时流乖。
休衙归来紧闭户,剥啄或为幽人开。
屋前枯杨千万树,屋后官槐傍官路。
别起新亭翼瓦间,昼阅黄花夜吟句。
自别仙城白兔公,采英泛菊九秋同。
江清木落寒雁远,我思古人烟浪中。
彼美人兮无此美,不见忧兮见之喜。
本是千岩万壑姿,如何肯落君家里?
昨夜遣诗儿过门,挑灯三诵月黄昏。
更酬迭唱未足报,要须共倒花前尊。
君不见长安富儿买歌笑,意掷千金惜年少。
桃李如今不似春,勖子含和保贞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