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迢递近山高,茅屋溪声阅涧毛。
江浦潮来帆正疾,日边归客顿相遭。
远山迢递近山高,茅屋溪声阅涧毛。
江浦潮来帆正疾,日边归客顿相遭。
这首元代诗人李士瞻的诗《题刘中守佥宪为闽海宪史马谦叔赋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恬静画面。首句“远山迢递近山高”通过对比远近山势,展现出空间的深远与层次感,暗示了诗人视野的开阔。接着,“茅屋溪声阅涧毛”写出了山间茅屋旁潺潺溪水声,如同在细细品味涧边的草木,流露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
后两句“江浦潮来帆正疾,日边归客顿相遭”聚焦于江面景象,江边的港口,潮水涌动,船帆疾驰,象征着生活的节奏和旅途的匆忙。然而,在这繁忙之中,诗人却意外地遇见了归来的客人,顿生相遇的惊喜,也暗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际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心境和对友情的珍视。
囊封万字总空言,露滴桐枝欲断弦。
时事悠悠吾亦嫩,卧看秋水浸山烟。
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
江山平日眠,花鸟暮年心。
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
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
深衣跨羸骖,杳杳春山路。
入寺君未知,闲看移桂村。
深碑含秀润,隆画出神奇。
道人那得此,老子秘耽之。
老乌棲棲飞且号,晨来枝上啄楮桃。
楮桃已空楮叶死,犹啄枯枝觅虫蚁。
老乌赋分何其贫,未啼已被邻公嗔。
吁嗟老乌不自省,墙头屋上纷成群。
吴中贵游重鹦鹉,千金远致能言语。
花底红绦郑袖擎,盘中碧果秦宫取,天生灵物得人怜,过者须来鹦鹉边。
老乌事事无足录,人间犹传夜啼曲。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