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极目草凄凄,东望乡关路欲迷。
来日曾经沧海北,去程应指暮云西。
山连函谷形多险,地近黄河势渐低。
明日驱车又何处,题诗聊自记鸿泥。
平沙极目草凄凄,东望乡关路欲迷。
来日曾经沧海北,去程应指暮云西。
山连函谷形多险,地近黄河势渐低。
明日驱车又何处,题诗聊自记鸿泥。
此诗《淇县道中》由清代诗人严金清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淇县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句“平沙极目草凄凄”,以广阔的沙漠和稀疏的草地起笔,营造出一种辽远而荒凉的景象,引人入胜。接着,“东望乡关路欲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远方行走时对归途的迷茫与期待。
“来日曾经沧海北,去程应指暮云西。”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与未来相连,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也预示了未来的行程。通过“沧海北”与“暮云西”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哲思。
“山连函谷形多险,地近黄河势渐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地理特征,函谷关的险峻与黄河的壮阔,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挑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生命旅程中困难与挑战的深刻理解。
最后,“明日驱车又何处,题诗聊自记鸿泥。”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往经历的记录。这不仅是对个人旅程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题诗”这一行为,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留存在诗中,如同在鸿泥上留下印记,寓意深远。
综观全诗,《淇县道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情感投射,更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与哲理探讨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深意的画面。
窈渺珠帘,微茫宝镜,仿佛绡宫锦地。
便湘水无波,压残兰蕊。
恰见素面凝妆,只粉痕、一线垂红泪。
梅花魂冷,梨花梦断,云屏深闭。何事。临琼砌。
但消受东君,幽情寒思。还领却艳阳,平些春意。
素手喜拈绛蜡,畏珠箔、风侵回绣被。
应渐博、艳雪枝头,留作晓霞凝睇。
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双照泪痕犹在。
忍令分携,怯空房难耐。
无人处,生怕落花风起,轻把檀痕吹坏。
惜惜情怀,料身中不快。问何曾、走马章台内。
又非因带甲榆关外。何苦东去西飞,判相思分界。
看弹琴、谁写芙蓉黛。伴薰香、莫绾鸳鸯带。
只好教、笼里鹦哥,咒那人无赖。
霁色迎人,檐花恋客,暇日帘敞前楹。
杯浮醽醁,秋满凤凰城。
笑听吴歈佐酒,繁丝与、夜气同清。
灯儿下、梨花素面,看煞小秦青。轻盈。
且漫说,殷勤渭唱,窈窕旗亭。
尽烧残绛蜡,炙暖鹅笙。
奏彻江东白苎,座中有、杜牧多情。
浑消尽,闲愁万斛,瑶瑟忆湘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