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几道惠安尉》
《送刘几道惠安尉》全文
宋 / 叶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少年尝苦节,从我北城隈。

丽日明文苑,繁星让斗魁。

垂垂绿绶晚,冉冉白丝催。

更莫游仙去,鲸波奏凯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liúdàohuìānwèi
sòng / shì

shǎoniánchángjiécóngběichéngwēi

míngwényuànfánxīngràngdòukuí

chuíchuí绿shòuwǎnrǎnrǎnbáicuī

gèngfēiyóuxiānjīngqínkǎihuí

注释
少年:年轻的时期。
尝:曾经。
苦节:坚守节操。
北城隈:北方的城郊。
丽日:明媚的阳光。
文苑: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可能指学府或文化区。
繁星:众多星星。
斗魁:北斗七星中的最亮星,象征权威。
垂垂:形容渐渐。
绿绶:绿色的官带,古代官员的标志。
晚:晚年。
冉冉:渐渐。
白丝:白发,代指衰老。
游仙:向往成仙。
鲸波:比喻人生的波涛。
奏凯:取得胜利归来。
翻译
年轻时他曾坚守节操,跟随我居住在北方城郊。
明媚阳光照亮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繁星闪烁也谦让于北斗七星之下。
年老时他挂着绿色官带,晚景凄凉,白发催人老。
不要再向往成仙而去,还是回归现实,在人生的波涛中凯旋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北城门外饱尝节制的生活情景。诗中的“少年”指的是年轻的人,而“尝苦节”则表明他在努力修身养性,过着刻苦自律的生活。"从我北城隈",这里的“我”可能是作者代入,意味着从自己所处的北城门外开始这段旅程。

接着,“丽日明文苑”,这里的“丽日”形容美好的太阳,而“文苑”则指文学艺术之苑,这里暗示诗人在此地追求学问和文学创作。"繁星让斗魁",斗魁即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代表方向和引导,这里的“繁星”可能是对夜空中众多星辰的描绘,而“让斗魁”则是说诗人即便在繁星如织的夜晚,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垂垂绿绶晚",这里的“垂垂”形容绿色丝带或衣物飘逸下垂之状,“绿绶晚”则是描写傍晚时分,穿着绿色长袍的人物形象,或许暗示诗人自己的影子。"冉冉白丝催",“冉冉”形容轻柔的样子,而“白丝”可能指的是牛马的缰绳,这里则表达着急促而行的情景。

最后,“更莫游仙去”,这里的“游仙”可能是比喻追求高洁或超脱世俗的生活,告诫不要再继续这样做。"鲸波奏凯回",“鲸波”即海中的大鱼,这里用来形容巨大的波涛,而“奏凯回”则表达着胜利归来的喜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高尚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友人未来旅途的关心与祝福。

作者介绍
叶适

叶适
朝代:宋   字:正则   号:水心居士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猜你喜欢

苦旱·其四

岁晚霜天雪夜时,地炉无火亦频吹。

如今旱杀热难过,以昔穷忙寒不知。

岁月只随时变换,乾坤徒使气推移。

冯生众庶真何谓,翻手为云雨亦奇。

(0)

监仓赵十忠训挽诗·其一

先契俄三世,新交仅七年。

于中虽断落,方始要周旋。

志勇科名换,身劳疾病缠。

寿藏留石窆,耆彦定铭镌。

(0)

俞麻溪挽诗

哀挽麻溪上,人皆说此翁。

平生多义事,终古盛儒风。

湍石推名族,清湖想旧功。

瑞云松桂满,寒露湿碑丰。

(0)

舒彦升监簿挽诗·其一

不作骄浮态,还同谨厚为。

决科将显大,脱选复逶迟。

漕幕虽论荐,朝班仅取知。

相看豸冠耸,忽听薤歌悲。

(0)

徐文子侍郎挽诗·其一

分教随为大,公能过我庐。

缙云尝和句,湓浦近收书。

天府人间仰,甘泉帝所除。

无高情复见,官路竟何如。

(0)

何信州挽诗·其一

忆昔弦歌盛,临归送以诗。

恰如前日事,又作百年悲。

苍岭新阡远,灵溪旧治思。

悼亡犹未殡,丹旐忍参差。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