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
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
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挽少师相国李公(其二)》。通过这短短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哀伤和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这里,“东都”指的是宋朝的东京开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而“丙午年”则是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这里用来强调那个年代的特殊性和作者个人的伤感。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里所说的“三镇”可能指的是边疆要塞,而“两宫迁”则暗示着皇室的变动,显示出诗人对政治局势的担忧。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军中或朝廷中的正义行为,他敢于直言不讳,对抗不公和揭露奸邪之徒。从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品格的坚定与勇气。
“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未能实现理想所留下的深切遗憾。这“英风”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事件,而“遗恨”则是诗人内心无法释怀的痛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与哀伤。
清晓戒徒御,祷雨谒道宫。
焚香古帝前,拜跽肃以恭。
因之感兴亡,华构久已空。
尚有敕赐碑,狼藉蔓草中。
慨想宋全盛,銮舆屡游从。
名臣领祠职,列辟俨睟容。
运往物随改,伟观难再逢。
登临睇烟霞,颇惬眺望悰。
迟回不能去,树杪来长风。
太极生万汇,繄人最为灵。
云胡浪自苦,驰骛迹靡宁。
化机有恒运,疾急弗暂停。
适见方红颜,鬓发忽已星。
人身非金石,终当归沉冥。
不如学神仙,服食炼尔形。
君我两无坏,永共天地龄。
愿君取吾语,日进参与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