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宜落天上,云胡落涧底。
其源不可极,千尺约略耳。
三间白板阁,占尽林泉美。
珠玉碎复完,琴筑鸣无止。
涧叶冬不凋,岩葩春似喜。
入望窈且深,宜听静方始。
是合忘名言,而复不能已。
雪宜落天上,云胡落涧底。
其源不可极,千尺约略耳。
三间白板阁,占尽林泉美。
珠玉碎复完,琴筑鸣无止。
涧叶冬不凋,岩葩春似喜。
入望窈且深,宜听静方始。
是合忘名言,而复不能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景与听雪阁的和谐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以“雪宜落天上,云胡落涧底”开篇,巧妙地将雪与云的位置进行了对比,雪落在高远的天空,而云却停留在低矮的山涧,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暗示了雪的纯净与高洁。
接着,“其源不可极,千尺约略耳”一句,通过描述雪的源头难以穷尽,仅能大致估计为千尺之高,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象的敬畏之情。
“三间白板阁,占尽林泉美”则描绘了听雪阁的环境,三间白色的木屋坐落在幽静的林泉之中,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珠玉碎复完,琴筑鸣无止”运用比喻手法,将雪的声音比作珠玉的破碎与重合,以及琴筑的持续鸣响,生动地展现了雪落时的美妙声音,同时也暗示了听雪阁内可能有人在弹奏乐器,增添了几分雅致与宁静。
“涧叶冬不凋,岩葩春似喜”则进一步描绘了四季常新的自然景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山涧的树叶依然翠绿,春天的花朵似乎也在欢笑,体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与美好。
“入望窈且深,宜听静方始”点明了听雪阁所在环境的幽深与宁静,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倾听雪落的声音,感受其带来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是合忘名言,而复不能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即使想要忘记言语的束缚,也无法完全抑制内心的激动与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与听雪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