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朝如梦中,双阙眩金碧。
复穿鹓鹭行,强寄麋鹿迹。
劳生苦昼短,展转不能夕。
默坐数更鼓,流水夜自逆。
故人为我谋,此志何由毕。
越吟知听否,谁念病庄舄。
还朝如梦中,双阙眩金碧。
复穿鹓鹭行,强寄麋鹿迹。
劳生苦昼短,展转不能夕。
默坐数更鼓,流水夜自逆。
故人为我谋,此志何由毕。
越吟知听否,谁念病庄舄。
(
)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特有的豪放与深婉。首句“还朝如梦中”通过比喻手法,把归来的路程描绘得像梦境一般虚幻,表达了作者对于旅途时间感知上的模糊和淡然。而“双阙眩金碧”,则是对返回之地的壮丽景象进行描写,其中“双阙”指的是宫殿前的两座高大的建筑物,而“眩金碧”则形容其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美丽。
接着,“复穿鹓鹭行,强寄麋鹿迹”中,作者通过对古代贤人隐居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鹓鹭”指的是鸟类,而“麋鹿”则是古时隐士所骑乘的野兽,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象征。
在“劳生苦昼短,展转不能夕”中,作者感慨于生命的短暂和日光的迅速流逝,用以表达对时间无常的感悟。“默坐数更鼓,流水夜自逆”则通过静坐在夜晚数着更鼓声,以及河水在夜色中自然流动的情景,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最后,“故人为我谋, 此志何由毕。越吟知听否,谁念病庄舄”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或同僚对其归隐生活的关心与理解,以及自己的不变初衷。在这里,“越吟”意指超越常规的歌唱,而“病庄舄”则是形容自己目前尚未痊愈的身体状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