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问得竟,皋陶邓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献帝时期,邓盛与皋陶之间的对话场景。通过“淑问”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对话中充满了智慧与道德的探讨。皋陶作为古代著名的司法官,其名声与智慧在历史上传颂。邓盛与之交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智,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公正、道德的重视。
诗中的“得竟”,可能指的是讨论或辩论达到了深入和全面的层次,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并且在交流中寻求共识。这种场景在古代的学术讨论、政治决策中并不罕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社会正义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虽简短,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道德、法律、智慧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通过邓盛与皋陶的对话,我们仿佛能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间的相互启发与思想碰撞,以及他们对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努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怀知诗·其十四韩尚书贯道
司徒岩岩,四海具瞻。孰不敛衽,植偃砻顽。
蒙逖以卑,霄丽泥蟠。讯之招之,令之曰前。
旭日垂熙,温诲孔殷。昔我先公,政于晋阳。
知公于童,拔立序庠。范之德行,训之典章。
古道世用,启迪游扬。声诗书画,亦靡不详。
曰尔国器,必成用光。公曰于乎,前德不忘。
乃共之食,乃赐之帛。严威俨恪,靖庄允塞。
拜赐必諴,餐德必实。一望弗再,有衔以讫。
予既登五台日已暮矣遂憩山足之古寺野趣撩人灯前不寐遂成七言古诗一首
我昔驰书闻九天,许我澡浴停温泉。
斜阳缇骑转山径,聊从金地投金仙。
我居宫掖惟怡素,忠慎敢矜千乘富。
孳孳好善慕前王,曾读前书谙世故。
斗鸡走马非吾事,涉水登山谐夙志。
欲试平生仁智心,只恐金仙未为是。
坐久山僧争献颂,钟磬齐鸣灯火共。
雕盘进食拥袈裟,却讶天厨真有供。
夜深导我石室眠,梅花纸帐何萧然。
一尘不扰起灵悟,恍对文殊与普贤。
喜凭法水?尘垢,打破虚空月穿牗。
倚屏无睡待天明,忽听一声狮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