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0)
注释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这里指刘备攻占的荆州。
水军:指在水上作战的军队,如船队。
鼓行:击鼓行进,形容军队气势盛大。
夏口:古代地名,位于长江中游,与荆州相邻。
长江崄:长江的险要地段。
赤壁焚:指赤壁之战中的火烧连营。
觜距:鸟喙,此处比喻争斗之心。
一斗:形容激烈的战斗。
势三分:指天下三分的局面,即魏、蜀、吴三国鼎立。
观衅:观察敌人的弱点或等待合适的进攻时机。
意突:出乎意料的突然行动。
翻译
刚刚攻下荆州获得水军,进军夏口气势如虹。
众多船只沿长江航行,面对险阻,谁能料到赤壁之战的火光。
鹰嘴锐利,一心求战,似乎要决一死战,此时君臣已稳固,天下三分之势已定。
自古以来,攻打他国需寻找时机,突然袭击取得成功的事例从未听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首句“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描绘了胜利者气势如虹,刚刚攻克荆州并获得强大水军的情景。接下来的“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暗示了战争的规模和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尽管赤壁之役并未直接提及,但诗人通过暗示传达其影响。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运用比喻,将战争形势比作猛禽相争,暗示三国鼎立的局面即将形成。最后两句“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则点明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认为明智的征服者会等待合适的时机,而非贸然行事,赤壁之战的谨慎与谋略在此得到了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战略智慧的推崇。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子彦弟相寻至山左复同至潭上观岩溜·其一

青壁蒙寒萼,泉流一罅开。

谁知潭水上,更自有源来。

(0)

送王巡检宗道还卓口

都府青春白面郎,边城快马紫游缰。

五年乘障山无盗,千里通津水有航。

野驿晓晴芳树合,石潭春雨落花香。

祇怜江上相逢晚,不尽东风酒满觞。

(0)

廖伯容自南溪别余将栖于武山之云峰寺明日寄此

子爱云峰寺,幽栖得自便。

朝吟还对石,夜坐更听泉。

久住应忘客,无言或近禅。

时时采药去,长啸白云边。

(0)

杨待制挽诗

郡邑徵循吏,词林忆侍臣。

青云嗟濩落,白首见清真。

论秀终裨国,锄奸肯避人。

百年文物尽,愁绝故山春。

(0)

即事

此日螺山下,春深草谩多。

官船依近郭,寇垒隔长河。

市缺新年酒,田荒旧种禾。

忧危仍寂寞,回首飒悲歌。

(0)

秋暮候家僮不至

少日疏狂惯,中年感慨同。

梦啼惊泪雨,坐久怯头风。

把酒嗔浮蚁,看书惜过鸿。

故园归渐近,凭问菊花丛。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