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已绿燕山草,征袍又映皇陵道。
昌平郭外一峰斜,天寿山前双柱杳。
青松五里到红门,麒麟辟邪相对蹲。
山内看山山更好,屏风九叠碧嶙峋。
遥见翠微露黄屋,烈祖神孙异陵谷。
松间御道转青蛇,涧上长桥横白玉。
太行西绕下天中,八陵佳气尽成龙。
有时展谒来天子,岁再明禋遣上公。
庙门夕启衣裳设,木铎初传金漏急。
只听松韵堪悽怆,更有泉声助幽咽。
泉声不已漏声催,五色云中仙驭来。
才看帷幄开金殿,又见重门闭玉台。五台复玉台。
仙驭不徘徊。灯火千林昼,冠裳两道回。
鸡鸣月落燕山晓,迟尔沙河碧水隈。
春风已绿燕山草,征袍又映皇陵道。
昌平郭外一峰斜,天寿山前双柱杳。
青松五里到红门,麒麟辟邪相对蹲。
山内看山山更好,屏风九叠碧嶙峋。
遥见翠微露黄屋,烈祖神孙异陵谷。
松间御道转青蛇,涧上长桥横白玉。
太行西绕下天中,八陵佳气尽成龙。
有时展谒来天子,岁再明禋遣上公。
庙门夕启衣裳设,木铎初传金漏急。
只听松韵堪悽怆,更有泉声助幽咽。
泉声不已漏声催,五色云中仙驭来。
才看帷幄开金殿,又见重门闭玉台。五台复玉台。
仙驭不徘徊。灯火千林昼,冠裳两道回。
鸡鸣月落燕山晓,迟尔沙河碧水隈。
这首明代诗人王樵的《送人上陵》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陵墓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陵园的壮丽景色和庄严肃穆的氛围。
首句“春风已绿燕山草”描绘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与希望。接着,“征袍又映皇陵道”则点明了友人即将前往的地点,预示着旅程的庄严与神圣。
“昌平郭外一峰斜,天寿山前双柱杳”两句,通过描绘山峰与石柱,营造出陵园的雄伟与神秘感。而“青松五里到红门,麒麟辟邪相对蹲”则进一步渲染了陵园的庄重与威严,青松与麒麟辟邪的对比,更显出陵园的肃穆与尊贵。
“山内看山山更好,屏风九叠碧嶙峋”描绘了陵园内部的美景,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同天然的屏风,碧绿的岩石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陵园的深远与宏伟。
“遥见翠微露黄屋,烈祖神孙异陵谷”通过远眺,展现出陵园内的黄屋(帝王陵寝)与周围环境的对比,突出了陵园的独特地位与历史价值。同时,“松间御道转青蛇,涧上长桥横白玉”两句,将御道比作蜿蜒的青蛇,长桥则如横卧的白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陵园的道路与桥梁,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太行西绕下天中,八陵佳气尽成龙”则以太行山的环绕,象征着陵园的地理位置优越,八陵的佳气汇聚,预示着陵园的崇高与神圣。最后,“有时展谒来天子,岁再明禋遣上公”两句,表达了对陵园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对帝王陵寝的尊敬与崇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陵园的壮丽与庄严,同时也蕴含了对逝去帝王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既壮阔又深沉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