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邀鹅湖过山庄避暑》
《邀鹅湖过山庄避暑》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小洛桥西碧涧长,濯缨不必问沧浪。

五湖地阔春无瘴,六月山深夜自凉。

池面雨浮菱叶乱,门前风细稻花香。

高旌暂住柴门里,音信何愁滞一乡。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避暑山庄景象。首联“小洛桥西碧涧长,濯缨不必问沧浪”以洛桥为引,描绘了碧绿的山涧,仿佛是洗涤心灵的清澈之水,无需再问那古老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典故,直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颔联“五湖地阔春无瘴,六月山深夜自凉”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避暑山庄置于广阔的五湖之中,春日里没有瘴气侵扰,即便是炎炎夏日,夜晚的山林也自有一份清凉,体现了山庄环境的宜人与自然的和谐。

颈联“池面雨浮菱叶乱,门前风细稻花香”则细腻地描绘了山庄内的景致。雨后池塘中菱叶随波起伏,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动态美;门前微风吹过,稻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活力,也暗示了丰收的希望。

尾联“高旌暂住柴门里,音信何愁滞一乡”表达了诗人对山庄生活的喜爱与满足,即使暂时远离尘嚣,高举旗帜的小屋也是心灵的归宿。同时,诗人也不担心与外界的联系被阻隔,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连接和信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避暑山庄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在此找到的精神寄托与生活乐趣,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巘游鼎湖二首·其二

尚记登临日,春王正月中。

冰霜凝野寺,灯火彻行宫。

未续青山梦,居然白发翁。

鼎湖名尚在,惆怅泣遗弓。

(0)

送朱子成之赣州

仆仆南中路,穷游亦壮游。

义能存故友,分不见诸侯。

五岭天磨蝎,双江地咽喉。

何心成聚散,吾道正悠悠。

(0)

雨后冯再来中丞招同王长文姜坤侯何涟若陈继袁诸子泛舟谒南海神祠登浴日亭望海是日晴霁诘朝复雨即事赋谢二首·其一

南人谁不颂芃苗,百里行春路未遥。

雁翅城开云尚渍,虎头山出雨初消。

元戎小队移轻舸,大海微风入短箫。

天为吾曹晴一日,江花林月好相招。

(0)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十八

神签曾信手,消息一阳初。

始日深愁远,而今虑且虚。

灰寒终应管,云暗可劳书。

天地心谁见,乾坤莽自如。

(0)

乙巳清明日拟杜七歌·其七

生不能弯弓骑大马,含毫伸纸徒然者。

千钧之重悬以丝,低头淟涊聊复为。

下有管乐上伯夷,高人嗤我今何之。

呜呼七歌兮歌声阕,男儿盖棺是非决。

(0)

建昌河上二首·其一

十月辞西山,苍茫日东走。

迟迟闽越路,东风变杨柳。

扁舟乱河曲,旅泊成搔首。

无衣知春寒,独宿知夜久。

茕茕远行子,才知慕父母。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