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一上人经阁》
《题一上人经阁》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鸟外何须去,衣如藓亦从。

但能无一事,即是住孤峰。

雨歇云埋阁,月明霜洒松。

师心多似我,所以访师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àngrénjīng
táng / guànxiū

niǎowàixiǎncóng
dànnéngshìshìzhùfēng

xiēyúnmáiyuèmíngshuāngsōng
shīxīnduōsuǒ访fǎngshīzhòng

注释
鸟外:指自然环境或世俗之外。
何须:何必需要。
衣如藓:形容朴素的衣物。
从:跟随。
但能:只要能够。
无一事:内心平静,没有杂念。
住孤峰:隐居在孤独的山峰。
雨歇:雨停。
云埋阁:云雾遮蔽了楼阁。
月明:明亮的月光。
霜洒松:霜降在松树上。
师心:师父的心境。
似我:与我相似。
访师:拜访师父。
重:重视。
翻译
何必一定要离开鸟儿的世界,即使穿着像藓一样的朴素。
只要内心平静无事,就仿佛住在孤独的山峰之上。
雨停后云雾缭绕的楼阁被隐藏,明亮的月光照亮了覆盖着霜的松树。
师父的心境和我相似,因此我格外重视这次拜访师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对自然的融入和对精神导师的尊崇。首句"鸟外何须去,衣如藓亦从"表明诗人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需再寻觅其他的安身之所,甚至连衣服都像地上的苔藓一样自然而然。第二句"但能无一事,即是住孤峰"则透露出诗人追求的心灵境界:只要能够无挂无虑,就算是在偏远的山峰上居住,也是一种心灵的栖息。

第三句"雨歇云埋阁,月明霜洒松"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雨后天晴,但云朵仍然遮盖着寺院的阁楼;清朗的月光下,霜花挂在松枝上,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最后两句"师心多似我,故来访师重"则表达了诗人对其精神导师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师”很可能是指一位佛教高僧或者道教仙人,而“师心多似我”表明诗人与这位导师在思想上有着高度的共鸣,因此特地前来拜访,以求得心灵上的指导和启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超然物外的一种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精神导师的尊敬与向往。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无择以游圭峰记及诗见贻辄题数绝于后·其五

谁道云中别有廛,斜阳数点带炊烟。

山前石耳无人摘,携得瘿瓢试涧泉。

(0)

宿东山道院

春入寒山渐解冰,风吹檐溜滴层层。

银蟾未没金乌出,夜坐云岩不炷灯。

(0)

同梁叔熹中林晚眺因而话旧赋赠·其二

昔年载酒也同游,霜岸芙蓉叶叶秋。

醉倒绿杨呼不起,一天凉月侵溪流。

(0)

清明山行·其二

西岭松楸东岭坟,丰碑华屋渐成尘。

惟有青山閒是主,年年插柳度游人。

(0)

送赵弼之吴下省亲

春江渺渺落鸿孤,送子扁舟下五湖。

一片白云看不尽,暗随明月入姑苏。

(0)

园居即影·其四

自然懒态厌逢人,剥啄从教耳畔频。

读罢严楞无一事,就床卸却白纶巾。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