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醉霜秋草萎,童驱觳觳涉浅溪。
一牛先登舐犊背,犊毛湿湿犹未晞。
一牛四蹄俱在水,引脰前望喜近堤。
一牛两脚初下水,尻高未举后两蹄。
前牛巳济伺同队,回身向后立不移。
一牛将济一未济,直须并济同时归。
此牛如人有恩义,人不如牛多有之。
人不如牛多有之,笑问二童知不知?
树叶醉霜秋草萎,童驱觳觳涉浅溪。
一牛先登舐犊背,犊毛湿湿犹未晞。
一牛四蹄俱在水,引脰前望喜近堤。
一牛两脚初下水,尻高未举后两蹄。
前牛巳济伺同队,回身向后立不移。
一牛将济一未济,直须并济同时归。
此牛如人有恩义,人不如牛多有之。
人不如牛多有之,笑问二童知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牛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牛群在溪边过河的情境,以及诗人对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树叶醉霜秋草萎”以秋天的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童驱觳觳涉浅溪”,描绘了孩子们在溪边引导牛群过河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趣。
“一牛先登舐犊背,犊毛湿湿犹未晞。”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牛群中的一头母牛率先过河,温柔地舔舐着小牛背上的画面,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温馨。随后,“一牛四蹄俱在水,引脰前望喜近堤。”描述了另一头牛站在水中,抬头望向岸边的堤坝,似乎在期待着同伴的到来,表现了牛群间的互助与期待。
接下来,“一牛两脚初下水,尻高未举后两蹄。”描绘了第三头牛刚刚踏入水中,后腿还未完全浸入的画面,显示出过河过程中的谨慎与小心。而“前牛巳济伺同队,回身向后立不移。”则展示了领头牛等待其他同伴一同过河的耐心与责任感。
最后,“一牛将济一未济,直须并济同时归。”强调了牛群中个体之间的协作与共同目标,即所有牛都应安全过河。诗人在此处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此牛如人有恩义,人不如牛多有之。人不如牛多有之,笑问二童知不知?”通过对比人与牛的行为,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缺乏合作与责任感的反思,同时也对儿童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他们能从牛群的行为中学到团结与互助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瞬间,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