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秧已觉齿生津,坐想堆盘雨夜春。
政恐厨人无变馔,庾郎贫不似吾贫。
下秧已觉齿生津,坐想堆盘雨夜春。
政恐厨人无变馔,庾郎贫不似吾贫。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生活的景象和感受,通过对春夜雨后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以及对贫穷境况的自嘲。
"下秧已觉齿生津"一句,写出了农作物在春雨滋润后的茁壮成长,以及水分的充沛。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天气变化的敏感。
"坐想堆盘雨夜春"则是诗人在雨中静坐,心中浮现出丰盛筵席的情景。这既可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可视为对当前平淡生活的一种肯定和满足。
"政恐厨人无变馔"表达了对于日常饮食可能缺乏变化的担忧。这里的"变馔"意味着丰富多样的菜肴,而这种担心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贫困家庭中是普遍的情感。
最后一句"庾郎贫不似吾贫"则充满了自嘲意味,诗人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表达出自己虽然贫穷,但至少生活还算自给自足,不像别人那样依赖外界的施舍或变动。这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独立和自尊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通过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抒写出诗人的心境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