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袅袅画屏人。小腰身。怯罗裙。
梳得牡丹、新样一堆云。画里曾逢楼上见。
非盼盼,即真真。一钩红玉踏香尘。月儿痕。瓣儿新。
将去裁量、柳叶只三分。
翠袖低翻兰麝远,回眸处,好温存。
谁家袅袅画屏人。小腰身。怯罗裙。
梳得牡丹、新样一堆云。画里曾逢楼上见。
非盼盼,即真真。一钩红玉踏香尘。月儿痕。瓣儿新。
将去裁量、柳叶只三分。
翠袖低翻兰麝远,回眸处,好温存。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女子闺中闲适的画面。"谁家袅袅画屏人"以设问起笔,引出一位曼妙的身影在画屏后若隐若现,暗示了她的娇柔与神秘。"小腰身,怯罗裙"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曼妙身姿和对衣着的敏感,透露出她的矜持与娇羞。
"梳得牡丹、新样一堆云"运用比喻,形容女子的发髻如堆云般华丽,暗示其精心打扮。"画里曾逢楼上见"则通过回忆,表达诗人对女子的惊艳之感,仿佛她在画中或楼头已见过。
"非盼盼,即真真"借用了古代美女的名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女子的赞美,认为她不亚于古代名媛。接下来的"一钩红玉踏香尘"描绘女子轻盈步态,如红玉般晶莹,踏过芬芳的尘土,形象生动。
"月儿痕,瓣儿新"继续以自然景象比喻女子的容颜,如新月般清新,花瓣般娇嫩。"将去裁量、柳叶只三分"再次强调女子的纤细腰肢,如同柳叶般细长。
最后,"翠袖低翻兰麝远,回眸处,好温存"描绘女子的衣袂飘香,转身回眸间流露出的温情脉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整首词通过对女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欣赏和对女子的倾慕之情。
登高望沧海,长风欻来过。
九鳌互低昂,三山郁嵯峨。
绰约众仙子,飘飘戏其阿。
手把珊瑚枝,笑拂扶桑柯。
我欲往从之,道远百怪多。
安得骑鸿鹄,乘风越洪波。
举鞭逐蛟蜃,仗剑驱鼋鼍。
永与众仙会,遨游养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