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一》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一》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人说江湖少旧僧,悬崖高挂一枝藤。

采苓欲取千年魄,击石曾烹六月冰。

天上星辰端历历,胸中楼阁自层层。

相逢止说前朝事,知是松源第四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昌上人的僧侣在京城游历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禅林弊端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昌上人对传统禅宗精神的坚守与反思。

首句“人说江湖少旧僧,悬崖高挂一枝藤”以“悬崖高挂一枝藤”比喻昌上人在世俗中寻找真正禅宗精神的艰难过程,暗示了传统禅宗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化状态。接着,“采苓欲取千年魄,击石曾烹六月冰”两句,通过“采苓”、“击石”等动作,象征着昌上人对禅宗精髓的追求与探索,以及他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天上星辰端历历,胸中楼阁自层层”则进一步表达了昌上人内心的丰富世界,星辰代表宇宙真理,楼阁象征内心构建的禅宗境界。这两句不仅展示了昌上人对宇宙真理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层次。

最后,“相逢止说前朝事,知是松源第四灯”点明了昌上人与他人交流时,只谈论过去的事迹,仿佛是在寻找历史的痕迹,暗示了他对传统禅宗精神的传承与怀念。同时,“松源第四灯”可能暗指昌上人自己在禅宗传承中的位置,强调了他在禅宗界的地位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昌上人游历京城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传统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处境的思考与感慨。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神宗皇帝挽辞·其四

图治心方壮,追班世忽非。

鼎中龙蜿蜿,陵上柏依依。

物外音何悄,人间梦亦稀。

少阳来侍宴,天意已知微。

(0)

偶成四绝书寄子坚道契·其四

尘中自适能无我,方外相知喜有君。

静看古今搔首处,五湖风月万山云。

(0)

西归亭

衣法传来几度春,少林堂上悄无闻。

两忘养就空兼色,独步西归一片云。

(0)

寄懒散子·其二

非真非妄惬谁看,万物轮中岁自寒。

玉液净生仙况味,天香清惹道衣冠。

(0)

长乐閒赋·其七

旁统七州连帅府,中分三壤属僧家。

荔枝独作闽山秀,宜与龙团一处誇。

(0)

送陈子真·其一

木笏青衫便染尘,久思风骨始知真。

有无悟道何妨仕,俯仰趋时只为贫。

静向画图看五骥,急来华省侍双亲。

茶园送客诗犹在,空恨芳樽失故人。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