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感六首·其二》
《杂感六首·其二》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古风

士生诵二典,恍若生唐虞。

升降奉玉帛,可否闻吁俞。

阙里得其传,功与造化俱。

孰知千载后,乃尊重译书。

(0)
注释
士生:读书人。
诵:研习。
二典:两部经典(如《诗经》和《尚书》)。
恍若:仿佛。
生唐虞:生活在唐虞时代(古代理想社会)。
升降:指朝拜或仪式中的升降动作。
奉:恭敬地献上。
玉帛:祭祀时的玉器和丝织品,象征尊敬。
可否:同意或反对。
闻吁俞:听到赞许或否定的回答。
阙里:指曲阜,孔子的故乡。
得其传:得到儒家学说的传承。
功:贡献。
造化:自然法则。
千载后:千年以后。
乃:竟然。
尊重:尊崇。
译书:翻译的工作。
翻译
读书人研习两部经典,仿佛置身于唐虞盛世。
他们恭敬地参与礼仪,接受指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能听到应答。
在曲阜孔子的故乡,儒家学说得以传承,其贡献与自然法则相当。
谁能料到千年之后,翻译的工作竟也受到如此尊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六首(其二)》,主要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典籍的尊崇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感慨。诗中提到读书人研习"二典"(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尚书》和《周易》),仿佛置身于理想中的远古盛世——唐虞时代,那是一个礼乐秩序井然、君臣关系明确的时代。他们通过学习,参与祭祀仪式,聆听上下的指示,感受着文化的厚重。

诗人接着赞扬孔子在阙里(鲁国孔子故里)传授学问,其贡献如同天地自然的力量一样深远。然而,诗人感叹千年之后,人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和传播似乎不如对翻译书籍的重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流失,外来文化影响增强的忧虑,也寓含了对学术研究方向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对传统教育价值的肯定和对现实状况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夏日偶成不复伦次共得廿首复作长山道中故事耳·其十六

时事十羊九牧,世情暮四朝三。

莫忧深源难起,自信中散不堪。

(0)

风岩

一决土囊口,居然万壑同。

人应自寒暑,风不解雌雄。

(0)

历阳道中阻风

进步咫尺间,一落不复上。

安得勒将军,为我牵百丈。

(0)

题画·其一

来时桃花口,流水二三尺。

一夜春雨生,淼漫归不得。

(0)

戏赋后七夕

牛女佳期已惘然,谁留馀闰荐新缘。

重徵驾鹊愁难信,却浼奔龙苦不前。

娟娟桂色初惊面,习习榆芬乍亸肩。

恨杀朱明金作辔,还酬白帝玉为钱。

解道千年无此夕,莫将今夕望明年。

(0)

咏物体六十六首·其五十六鸳鸯

翠领文绡浅着绯,软波芳渚自依依。

生怜萧史前身是,长向韩朋故冢飞。

璧月联窥秦殿瓦,银灯双上窦家机。

烟波最好翻新曲,听罢吴侬并手归。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