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椭而洼。

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

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蒯缑玉具皆外物,视草草《玄》无等差。

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誇。

又不见二生妾换马,骄鸣啜泣思其家。

不如无情两相与,永以为好譬之桃李与琼华。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苏轼在诗中描绘了两位朋友之间交换礼物的情景,其中一方以石砚换取铜剑,通过对比两种物品的特性和象征意义,抒发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先,"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椭而洼"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两种不同材质的物品:锋利而威猛的铜剑与坚固而古朴的石砚。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这两件物品在使用中的情景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一句,表达了一种豪迈和权贵气息,而"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则显现出一种文人墨客的淡定与书卷气。

在诗歌后半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哲理,即"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蒯缑玉具皆外物,视草草《玄》无等差"。这里,作者通过将物品与人类的命运相比较,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和平淡看待万物的心态。

最后两句"不如无情两相与,永以为好譬之桃李与琼华"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总结。这里的“无情”并非冷漠,而是一种超脱世俗情感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友谊、物品乃至自然万象,都能达到一种永恒不变的完美状态,这种完美正如桃李与琼华这两种不同却都令人喜爱的事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透露了一位宋代文人的深邃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寓意十首次敬助韵 其十

太行本无险,黄河谅非深。
堂堂大丈夫,耻为游子吟。
俯仰宇宙间,宁无圣贤心。
何当五弦奏?
南风听遗音。

(0)

感怀 其五

槲衣山中人,短发披襟领。
寸心雄万夫,片语重九鼎。
不作好颜色,遂与世俗迥。
始旦旭日明,默默有深省。
上愧饭牛戚,下怀扪虱猛。
乞慷复乞慷,照镜可怜影。

(0)

梅花 其八

仙子步轻盈,泠泠玉佩声。
罗浮烟水远,诗梦不胜情。

(0)

素梅 其八

夷石心肠满面霜,岁寒吾计未全荒。
相逢休问春何处,定是调羹到玉堂。

(0)

偶成 其六

玉漏无声落草庐,荒村遥夜石灯孤。
开门探雪三尺许,举眼看山一寸无。
谁闵将军穷窟穴?
空多公子梦氍毹。
老吾不作功名想,只欲扁舟泛五湖。

(0)

归来 其一

归来人境异,故里是他乡。
坐阅红尘过,愁多白发长。
关山云渺渺,江汉水茫茫。
世事何多感?
凭高又夕阳。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