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庵留片石,载归从桂林。
有园在南浦,兵燹愁见侵。
阿翁夙一见,积思极云岑。
不图三十年,苞裹来江浔。
有如久别朋,劫后交逾深。
小子日侍侧,俨然父执临。
故知彼亦寄,贵喻沧洲心。
退庵留片石,载归从桂林。
有园在南浦,兵燹愁见侵。
阿翁夙一见,积思极云岑。
不图三十年,苞裹来江浔。
有如久别朋,劫后交逾深。
小子日侍侧,俨然父执临。
故知彼亦寄,贵喻沧洲心。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的《沧趣楼杂诗》系列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对一块来自桂林的石头的深厚感情,它曾被退庵先生带回,见证了战火的侵袭。诗人回忆起初次见到这块石头时的感慨,三十年后,它重归江边,如同久别的朋友,战乱后的重逢更显得情谊深厚。诗人通过石头表达了对平静淡泊生活的向往,认为这块石头也承载着退庵先生的心意,寄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湖山护人家,烟火隔篱落。
爱此湖田肥,生产愿自托。
儿孙日长成,努力趁春作。
驱牛耕远郊,牵犊锄近郭。
农事喜及时,秋收聊可度。
积穰登仓箱,馀粒饱鸟雀。
村篘有浊醪,莫负邻翁约。
笑尔东西人,谁识田家乐。
汉家奕叶盛,弼亮建豪英。
魏其一引疾,武安扬嘉声。
悲哉声利子,得气何骄盈。
巍甍迫象纬,曲旃罗前楹。
除吏倾人主,襜褕入宫庭。
恨恨杯酒间,两贤一朝倾。
剉蘖方染黄,须臾变丹青。
对面扬洪波,千载讵能平。
董生求仁义,谁为钦其名。
看花昼不足,尚拟乘夜游。
花光宜月色,林香应更幽。
轻云亦有意,遂我秉烛谋。
酒阑更携尊,选树随淹留。
爱此荒祠柏,千年挺苍虬。
黯黮迷园花,悬灯照枝头。
登木学巢饮,歌放不可收。
笑语同游人,尚有明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