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空洞岂虚传,许我琅函诵半千。
何事加持功已倍,日边消息尚茫然。
天音空洞岂虚传,许我琅函诵半千。
何事加持功已倍,日边消息尚茫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名为《寄仵判院(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佛学或道家典籍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他对知识与智慧积累的重视。
“天音空洞岂虚传”,这里的“天音”可能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声音,或是比喻超然于世的高远之声。“空洞”则有虚幻或深邃的意味,整句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源泉的追寻与怀疑。
“许我琅函诵半千”,诗人希望能够得到一部分典籍(“琅函”指的是装饰精美的书箱中的经典),并且能够朗诵其中的一部分(“半千”可能是泛指,不一定特指五百)。这句表达了对知识学习的热忱和渴望。
“何事加持功已倍”,这里的“何事”可以理解为什么事情,诗人在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的努力(“加持功”)增倍。这句话可能是在反思自己对于知识的追求是否过于迫切或盲目。
“日边消息尚茫然”,“日边”通常指的是每天的学习和积累,“消息”则是学问上的理解与掌握。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学问理解仍旧模糊不清,感到自己在知识海洋中还只是沧海一粟。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他内心的自我反思与不满足。诗中的意境既表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也流露出一种对于个人学识积累过程中困惑与挣扎的情怀。
翁门萃时贤,而我才一见。
南皮颇贬翁,吾意不谓善。
是时帝孤危,其傅先被谴。
大臣党孝钦,卒至天下乱。
戊戌膺显擢,实出南皮荐。
终身不事后,百折意难变。
暮寒哀此老,旧句在诗卷。
酹酒前三揖,往事成积恨。
文字久不磨,形骸倏已改。
何为恋人间,一瞬即千载。
强令短者长,短长究安在?
我今恨渠短,自谓犹有待。
朝来昨既失,夕至昼奚逮。
始知逝川叹,圣者难自解。
长逝等无归,岂必归为鬼。
形声术可留,神识还真宰。
文字固非道,聊复托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