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
堪为圣君玺,堪为圣君案。
草木润不彫,烟霞覆不散。
野人到山下,仰视星辰畔。
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
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
堪为圣君玺,堪为圣君案。
草木润不彫,烟霞覆不散。
野人到山下,仰视星辰畔。
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荆山美玉的景象,通过对玉石特性的描述来表达对君主的颂扬之情。"含华尚炳烂"一句显示了玉的珍贵与纯净,而"堪为圣君玺,堪为圣君案"则直接将这种美好之物联系到皇权的象征上,表明这玉质足以作为国玺或皇案,彰显其尊贵的地位。
诗人接着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如"草木润不彫,烟霞覆不散",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和谐、静谧的氛围。接下来是"野人到山下,仰视星辰畔"一句,这里诗人的视角转向了普通百姓,他们抬头望着天际之处,似乎也在期待某种超越现实的美好。
最后两句"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则表达了一种愿景:如果有机会获得这种美玉,就要将其珍藏于高远的地方,这里的"上霄汉"可能是指天界或者某个超凡脱俗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君权象征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之境的向往和尊崇。
嵯峨西神山,太湖荡其腹。
水汽蒸为泉,泉源各殊族。
龙缝与罗汉,渟泓石坎蓄。
逊名及慧照,或堙或复续。
珠帘瀑布飞,清韵奏琴筑。
若冰嵌深洞,萦纡径缩蹙。
惟兹桑苧神,可爱不可渎。
寒光彻毛发,倒映松根绿。
砺斧斲涧云,瓦铛煮圆玉。
沁心如醍醐,诸泉众奴仆。
兴酣尽七碗,何忍留一掬。
诗肠搜搅清,妙句散芬馥。
我意慕茶仙,饱读水经熟。
哂彼阮步兵,嗜酒三百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