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十日天阴》
《七月十日天阴》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古风

江海积阴地,浮云朝莫生。

秋来不为雨,庭户含孤清。

南方八九月,残暑尚未平。

大火正西流,乃得逃炎蒸。

衰柳弄金飙,幽蝉咽复鸣。

渐欣泉石趣,已厌葛衣轻。

夙昔抱幽志,何心守硁硁。

已能闭诸外,无忧人事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末尾,天气由热转凉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内心情感的微妙波动。

首句“江海积阴地,浮云朝莫生”,描绘了江海之地因积聚阴云而显得沉闷,晨间与傍晚时分云层的生成,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接着,“秋来不为雨,庭户含孤清”两句,点明虽然秋天已至,但并未带来雨水,庭院门户中弥漫着一种孤独的清冷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寂寥感。

“南方八九月,残暑尚未平”,描述了南方地区在八九月份仍残留着暑气未消,与北方的秋意渐浓形成对比。“大火正西流,乃得逃炎蒸”则借用了星象的变化,说明随着夏夜星象的转移,炎热的夏季终于得以缓解。

“衰柳弄金飙,幽蝉咽复鸣”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衰败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而蝉声虽仍在,却显得低沉而断续,增添了秋日的萧瑟感。“渐欣泉石趣,已厌葛衣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对夏季衣物的轻薄感到厌倦,反映出对清凉秋风的期待。

最后,“夙昔抱幽志,何心守硁硁”表明诗人早有隐居避世的心愿,但为何还要坚守世俗的规则和束缚呢?这句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已能闭诸外,无忧人事萦”则是诗人决心隔绝外界的纷扰,不再为俗事所累,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和个人心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寓翠岩庵·其一

己荒丹井宅,近息翠岩祠。

老去时听法,春来且赋诗。

花香蜂出户,尌密鸟争枝。

绝境风烟外,渔人不用疑。

(0)

灵鹫十景·其十呼猿洞

白猿呼不至,洞口白云重。

涧落经霜果,崖留挂月松。

相传来万里,独啸应千峰。

碧玉环犹在,何人识旧踪。

(0)

初冬口号

朝来吉语解离忧,四海销兵战伐休。

地辟尧封皆内属,江通禹凿已安流。

复见老生谈俎豆,遂闻壮士脱兜鍪。

种瓜好觅青门地,我亦为园学故侯。

(0)

题夏士文园亭

窗户青红竹里开,竹深无地著尘埃。

山移阆花千峰出,水接银河一道回。

酿酒每留宾客醉,赋诗重许老夫来。

暖风迟日春如海,随意何妨坐绿苔。

(0)

帝坛入拜次前韵

旆转泠风肃,坛开紫气高。

竹宫燔制币,瑶席奠仙醪。

月色遥临仗,天香细入袍。

中央居太乙,五色现灵毫。

(0)

诏赐金海乘凉诗·其一

木阴深静鸟声和,溽暑全消爽气多。

太液池头夜来雨,微风新绿水增波。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