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寻精舍,东林非旧师。
池空莲社散,塔坏墓门疑。
地忆羁眉处,桥怜笑度时。
远公犹幻迹,人世总堪悲。
策马寻精舍,东林非旧师。
池空莲社散,塔坏墓门疑。
地忆羁眉处,桥怜笑度时。
远公犹幻迹,人世总堪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策马探访东林寺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时光和逝去师友的深深怀念。首句“策马寻精舍,东林非旧师”点明了行程的目的地与内心的失落感,马蹄声中蕴含着对往日师长的追忆。接下来,“池空莲社散,塔坏墓门疑”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人事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流逝,昔日的莲社已空无一人,高塔也已倾颓,墓门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地忆羁眉处,桥怜笑度时”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诗人回忆起曾经在地面留下的足迹,以及过往在桥上欢笑度过的时光,这些细节充满了个人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与不舍。最后,“远公犹幻迹,人世总堪悲”以远公(即东晋高僧慧远)的遗迹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与人世悲凉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具有浓郁的哲思性和艺术感染力。
归也悽然,迤逦垂虹,孤帆夜深。
问匆匆草草,伊人何许,生生死死,此恨焉任。
卢橘年华,黄梅节物,但著思量总不禁。
离筵曲,有檀郎怨笛,媭女芒砧。鸣珂旧里重寻。
漫忘却、东阳费苦吟。
叹楼头跨凤,难追彤管,门前立鹄,犹滞青衿。
往事谁提,先芬好念,月姊当时一片心。
还知否,自春明话别,盼到而今。
倚香篝、小楼听雨,春衫谁与裁剪。
潞河桥下波千尺,比似别情还浅。腰带缓。
更海燕、传书碎语增悽眷。琼枝恨远。
恁夜舮牵衣,垂髫断影,长隔镜中面。
城南路,乌帽黄尘行惯。新诗水部吟倦。
西湖西子频牵梦,未信软红犹恋。生计短。
只地上、裁花那是君家县。思乡酒换。
剩玉雪佳儿,芸编问字,灯火纸窗伴。
一双银蒜暮丁冬,是东风。是西风。
吹得疏疏,凉雨打梧桐。
沈水半消金鸭冷,人不见,梦依依、唤玉骢。玉骢。
玉骢。无路通。步霜红。霜更浓。
过也过也,过不了、咫尺帘栊。
依旧相思,围住画栏中。
推枕起来还欲睡,楼角外,又萧条、听断鸿。
晚霜天外归飞急,凄凄噤寒无语。
水驿樯稀,河堤树老,羞说垂杨终古。
酸风听取,问积霰平林,旧巢安否。
黯澹丛祠,阵云吹送楚江暮。苏台前事暗数。
醉歌人未散,银箭催曙。
叫月声孤,栖烟梦冷,重忆昭阳何处。
萧条倦羽,怅子夜啼残,白头还苦。
鬓影相看,玉颜空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