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太史正希殉义》
《金太史正希殉义》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头目髓脑君甘舍,山河日月泪难乾。

可怜石上三生话,回首归宗梦里看。

(0)
鉴赏

这首诗以悲壮的情感描绘了金太史正希为义而牺牲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与敬仰之情。

首句“头目髓脑君甘舍”,直抒胸臆,展现了金太史正希为了正义不惜牺牲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这里的“头目髓脑”象征着生命的核心部分,用“甘舍”一词强调了他愿意放弃这些生命中最重要、最难以割舍的部分,表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情操。

次句“山河日月泪难乾”,通过自然景观的宏大与时间的永恒来衬托出金太史正希牺牲时所引发的情感之深重。山河日月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时间的流逝,而“泪难乾”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哀悼之情无法平息,仿佛泪水永远也流不尽,以此来强调其牺牲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内心的悲痛。

后两句“可怜石上三生话,回首归宗梦里看”,运用了佛教中的“三生石”传说,寓意着金太史正希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曾有过关于未来的对话或预言,这些对话或预言如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虽已逝去,但人们在梦中仍能回顾与重温。这里不仅表达了对金太史正希过去言行的追忆,也寄托了对其精神永存的信念,暗示即使他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被后人铭记,如同在梦中回顾一样,永远鲜活在人们的心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金太史正希为义而牺牲的伟大精神,也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怀念,以及对其精神永存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尚长道见和次韵二首·其二

钟山处士映高霞,止酒惟亲睡起茶。

远向溪边寻活水,閒于竹里试阳芽。

一鸥休问帝前席,七碗且同僧在家。

所愧叔孙无五善,若为重拜晋君嘉。

(0)

杨子直示还寿皇御批制草熟状将以新诗叹服匠手走笔奉酬既谢厚贶且为王春度玉墀之祝

病渴相如思苦迟,至今梦怯草麻时。

鼎湖铸就龙新去,云汉章成露尚垂。

冬日茅檐虽可曝,春风浴殿岂忘思。

使君自有如纶笔,会踏金銮契主知。

(0)

刘信叔太尉挽词二首·其一

今代诗书帅,收功百战馀。

人谁不开府,公独带除书。

死后家无甔,生前客有车。

轻财并待士,此意果何如。

(0)

再登翠微亭和同年汤平甫知县二首·其一

上清别殿旧通明,仙圣飞腾户不扃。

出郭尚疑窗列岫,绝堤始露岳真形。

奇奇怪怪无非洞,下下高高总可亭。

但把醺酣酬绝景,天风吹面径须醒。

(0)

戊午仲春同甲小集次旧韵

会老三人似颍川,同生绛县免疑年。

尊常有酒何妨醉,事每无心即是仙。

俭欲固应知足足,忘形谁问是肩肩。

香山已写丹青像,洛诵仍凭副墨传。

(0)

平江颜侍郎挽诗

吴门自古俊髦多,中外推公政事科。

议礼不妨丰酒课,治繁犹暇讲禅那。

榻前屡记宣除目,川上遥怜逐逝波。

底用镌碑纪廉直,乡评正自不消磨。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