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其二》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济南风物在西湖,湖上逢公初下车。

谈笑樽前伏齐虏,旌旗门外听除书。

一封未奏先焚草,三黜归来便种蔬。

泪落西堂歌酒地,杉松空见岁寒馀。

(0)
鉴赏

这首挽词描绘了一位名为李诚之的官员逝世后,对其生前事迹的追忆与感慨。通过“济南风物在西湖”这一开篇,巧妙地将两地风物相联系,暗示了李诚之曾有济南任职的经历,而西湖则是他逝世之地,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谈笑樽前伏齐虏,旌旗门外听除书。”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李诚之在官场上的风采。在宴席上谈笑风生间,能够使敌人俯首称臣;而在门外,听到朝廷的任命文书时,也能从容不迫。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威望,也表现了他的从容与自信。

“一封未奏先焚草,三黜归来便种蔬。”这两句则揭示了李诚之的另一面。他在官场上的遭遇似乎并不顺利,甚至有三次被贬黜的经历。然而,面对挫折,他并未放弃,而是选择回归田园,开始种植蔬菜,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种转变,既是对官场失意的无奈,也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泪落西堂歌酒地,杉松空见岁寒余。”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李诚之逝世的哀悼之情。在西堂这个曾经欢歌畅饮的地方,泪水悄然落下,而周围的杉松虽依然挺立,却只能见证岁月的流逝,无法挽留逝去的生命。这里运用了“岁寒三友”之一的松树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暗含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李诚之作为一位官员的多面性,既有政治家的智慧与勇气,也有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淡然与坚韧。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秋日官舍杂咏十二首·其三

萧散从吾好,卑栖免俗猜。

游梁差学赋,入洛敢言才。

牒以求閒上,门因好事开。

抽簪何日去,似恋景夷台。

(0)

秋日官舍杂咏十二首·其一

偶别灌园侣,频从博士徵。

宦情淮上钓,客食岳前僧。

屐屡寻山著,楼曾去国登。

罗含茅舍在,谁道似江陵。

(0)

开元寺阁夜

轻装犹作客,倦疾宿招提。

楼橹临城近,星河傍户低。

孤踪缑氏鹤,残梦汝南鸡。

万事禁愁里,关山况鼓鼙。

(0)

同沈道士登东麓亭望谢公墩

冶城北望尽烟霞,犹有荒墩属谢家。

五十出山君莫诮,中原谈笑净胡沙。

(0)

赠黄公祐归青州

竹西亭下赋骊歌,疲马青齐路若何。

星入少微知隐处,东瞻海岱白云多。

(0)

随牒光州留别广陵诸公

吏隐淮南爱薜萝,居閒宾客日相过。

云蒸讲论淹中久,星聚衣冠许下多。

病后尊犹倾北海,别来人或忆西河。

不须握管推能赋,五十功名鬓易皤。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