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月一日紫宸候对时属禁直穿内而行因书六韵》
《五月一日紫宸候对时属禁直穿内而行因书六韵》全文
唐 / 郑畋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朱夏五更后,步廊三里馀。

有人从翰苑,穿入内中书。

漏响飘银箭,灯光照玉除。

禁扉犹锁钥,宫妓已妆梳。

紫府游应似,钧天梦不如。

尘埃九重外,谁信在清虚。

(0)
翻译
夏日五更过后,我漫步在长廊三里多。
有人从翰林院出来,穿过进入皇宫的内书房。
滴水声如银箭落下,灯光照亮了玉石台阶。
宫门依然紧闭,宫女们已经梳妆完毕。
在那紫色的宫殿游玩,恐怕也不及这梦境中的钧天乐。
在这尘世之外的九重深宫,谁能相信我身处如此清静之地。
注释
朱夏:夏天。
步廊:长廊。
馀:多。
翰苑:翰林院。
内中书:皇宫内书房。
漏响:滴水声。
银箭:形容水滴如箭。
玉除:玉石台阶。
禁扉:宫门。
锁钥:锁。
宫妓:宫女。
紫府:皇宫。
钧天:神话中的仙界。
梦不如:不及梦境。
尘埃:尘世。
九重:多层,这里指皇宫深处。
清虚:清静虚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宫廷的静谧景象和诗人内心的独白。"朱夏五更后,步廊三里馀"展现了一种时间上的静寂与空间上的广阔,五更即是夜晚最深沉的时刻,而步廊三里则表明了行走在空旷无人的长廊之上,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有人从翰苑,穿入内中书"一句,透露出有一位身着官服的人物,从文房或者是翰林院中穿梭而出,进入了宫禁深处,这个动作似乎暗示了一种权力和隐秘的交流。

接下来的两句"漏响飘银箭,灯光照玉除"则营造出了一个既有声响又有光影交错的美丽景象。古代的水漏用以计时,其声音在深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如同银箭划破夜空,而宫中的灯火映照着玉石地面,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温馨。

"禁扉犹锁钥,宫妓已妆梳"则描绘了深夜后宫门还未解封,但宫女们早已经整理好仪容准备迎接新的一天。这不仅展示了宫廷生活的规律性,也透露出诗人对这背离尘世的生活有着某种理解和同情。

"紫府游应似,钧天梦不如"一句中“紫府”指代皇宫,“钧天”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这两处地名在这里被用来形容诗人对现实与幻想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最后"尘埃九重外,谁信在清虚"则是诗人的感慨。尘埃九重指的是世间的纷争和烦恼,而“清虚”则象征着超脱和纯净。诗人似乎在问,谁会相信,在这纷扰复杂的世界之外,还有那样的清净与虚无可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深夜宫廷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尘世与超脱的思考。

作者介绍
郑畋

郑畋
朝代:唐   字:台文   籍贯:河南 荥阳   生辰:823-882

郑畋(tián)(825年-883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郑畋出身于荥阳郑氏,考中进士后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郑畋进入朝廷,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后,郑畋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年),郑畋任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
猜你喜欢

徒弟普显请赞

形如枯木倚岩隈,不拟天庭降蛰雷。

忽遇东君行正令,昙华独显一枝开。

(0)

偈颂八十七首·其四十四

三月清明节禁烟,桃华带雨倍鲜妍。

皆言当日灵云悟,笑破禅和口半边。

(0)

偈颂二首·其一

黄龙结制不寻常,只用阎罗断命方。

生铁一团红咽下,死中再活获清凉。

(0)

颂古十首·其七

芭蕉拄杖与夺,直要当风眼活。

刹那才昧隔生,鼻孔遭他牵撮。

(0)

偈二首·其一

翠岩不是不说,只为无个季节。

今朝快便难逢,一句为君剖决。

露柱本是木头,秤锤只是生铁。

诸人若到诸方,莫道山僧饶舌。

(0)

偈二十首·其十八

行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

行如来慈,续慧命故。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