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别仪上人》
《赠别仪上人》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师似浮云触处闲,倦飞知我未能还。

林泉会有相逢日,风月应须乞半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biéshàngrén
sòng / zhānglěi

shīyúnchùchùxiánjuànfēizhīwèinénghái

línquánhuìyǒuxiāngféngfēngyuèyìngbànshān

注释
师:指代教师。
似:像。
浮云:比喻老师的自由不拘束。
触处闲:无论何处都显得悠闲自在。
倦飞:形容老师感到疲倦。
知:了解。
未能还:不能立即回到(学生身边)。
林泉:自然环境,常用来象征隐居或宁静生活。
相逢日:相聚的日子。
风月:泛指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乞半山:请求分享一半的山色风光,意指共享美好。
翻译
老师就像四处飘逸的浮云,轻松自在。
他感到疲倦,知道我此刻无法回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名为《赠别仪上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师似浮云触处闲”,这里借用“浮云”来比喻师长之态度,轻盈若浮云般,不与世俗纠缠,触处即是闲适自在。诗人通过这种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师长超脱尘世、心境悠然的赞美。

“倦飞知我未能还”,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之情。他将自己比作疲惫欲归的鸟儿,但又意识到自己的修为尚不能像师长一般,达观而返。这不仅是对师长境界的仰望,也是对自身修行不足的反思。

“林泉会有相逢日”,诗人寄寓未来与师长在林泉间相遇之愿。这里的“林泉”象征着一种清净、宁静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精神上的向往。

“风月应须乞半山”,则是诗人对美好景物的一种期许。他希望能在风清月朗之时,得到一处半山之地,以便于修行。这既是对环境的选择,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师长形象的描绘和自我境界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精神升华的情怀。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碧山社会次俞是堂韵二首·其一

雪泥踪迹动经年,重捧芝函意恻然。

宿德久悬丹陛望,闲心欲伴碧山禅。

嗣音正羡空桑奏,为国时搜下泽贤。

问俗画熊来早暮,水沉一炷石楼烟。

(0)

寒夜

幽夜虚斋榾柮炉,香茶美酒向谁呼。

岁将穷处春将复,人到贫时事到无。

书卷自翻风叶乱,灯花细剔雨帘孤。

丝丝一种清愁发,掩映寒梅野雀图。

(0)

寄畅园二十咏·其二清响斋

绕屋皆筼筜,高斋自幽敞。

时和寒鸟鸣,泠泠滴清响。

(0)

西山小集和敏斋韵

小桥编竹贴沟底,入画青山满屋西。

谁倩黄鹂坐高柳,嘤嘤偏向落红啼。

(0)

张中丞殿落成

天宝人豪浩气横,当年殉国死犹生。

出奇漫折蒿为矢,制胜能令草作兵。

手抚疮痍还突阵,口含茶纸更登城。

要知灵武迥銮日,半是睢阳金鼓声。

(0)

送钱丈还凉州

十载从军两鬓霜,朅来仍整旧行装。

关山迢递人千里,故旧殷勤酒一觞。

投老不堪频作客,思亲拟合早还乡。

班超功业须年少,付与诸郎奕世芳。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