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雪霏微,同云冻不飞。
玉城翻落月,珠树带斜晖。
古戍烽烟断,平原猎骑归。
最怜翠袖薄,犹是寄寒衣。
大漠雪霏微,同云冻不飞。
玉城翻落月,珠树带斜晖。
古戍烽烟断,平原猎骑归。
最怜翠袖薄,犹是寄寒衣。
这首诗《雨雪曲》由清代诗人徐之陵所作,描绘了大漠中雨雪交加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凄凉与哀愁之情。
首联“大漠雪霏微,同云冻不飞”,开篇即以“大漠”、“雪”、“同云”描绘出一幅辽阔而寒冷的沙漠雪景。雪花在空中飘洒,如同细雨般轻柔,而天空中的云层仿佛也被冻结,静止不动。这里运用了“霏微”和“冻不飞”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雪花的轻盈与天空的凝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压抑的氛围。
颔联“玉城翻落月,珠树带斜晖”,进一步展开画面。雪花覆盖的山峰如同镶嵌着月光的玉城,显得晶莹剔透;而远处的树木则像是挂满了珍珠,闪烁着斜阳的余晖。这两句通过“玉城”、“珠树”的比喻,将自然界的美景与高洁的品质相联系,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颈联“古戍烽烟断,平原猎骑归”,转而描写战事与生活场景。古代的边防哨所已无烽火,战争的痕迹似乎被时间抹去;而广阔的平原上,狩猎的骑兵正缓缓归来。这一联通过“烽烟断”与“猎骑归”对比,既展现了和平的宁静,也暗含了对过往战争的反思。
尾联“最怜翠袖薄,犹是寄寒衣”,收束全诗,情感深沉。翠袖,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物,此处借指女子。诗人怜惜那些在寒冷中仍需寄送衣物给远方亲人的女子,表达了对她们坚韧与关爱的赞美。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增添了人情味,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
综上所述,《雨雪曲》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漠雪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同时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人性温暖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银烛生花如红豆。
这好事、而今有。
夜阑人静曲屏深,惜宝瑟、轻轻招手。
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
花带雨、冰肌香透。
恨啼鸟、辘轳声晓。
岸柳微风吹残酒。
断肠时、至今依旧。
镜中消瘦。
那人知后,怕你来僝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