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似三眠柳,娇痴吝转腰。
偶移蹊径步,聊赴野云招。
卉服染山翠,茶烟抹水消。
个中多药石,休觅鹿门遥。
懒似三眠柳,娇痴吝转腰。
偶移蹊径步,聊赴野云招。
卉服染山翠,茶烟抹水消。
个中多药石,休觅鹿门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闲适自在、充满自然之美的画面。诗人以“懒似三眠柳,娇痴吝转腰”开篇,将自己比作慵懒的柳树和娇憨的少女,生动地展现了其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接着,“偶移蹊径步,聊赴野云招”,诗人偶尔漫步于小径,似乎被远方飘渺的云彩所吸引,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闲逸氛围。
“卉服染山翠,茶烟抹水消”两句,通过“卉服”(草木之衣)与“山翠”、“茶烟”与“水消”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最后,“个中多药石,休觅鹿门遥”,诗人指出在这片自然之中,蕴藏着生活的智慧与哲理,无需远求,只需静心体会即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积雪瞻太华,油云揽东岱。
今过六盘山,益信天狡狯。
高高陇坂云,横分雍梁界。
一支走北地,群山互鳌戴。
梯空安可穷,毋乃厚坤隘。
七月阴崖寒,风雨白日晦。
千盘作螺旋,百转出鸟背。
登高望西极,川原尽破碎。
一身裹云气,焉能辨泾汭。
元昊昔盗兵,藏鸽逞机械。
宋师实不竞,赤手搏蜂虿。
惜哉一韩名,何救好水败。
元老圣朝出,军威震无外。
一清关陇尘,再荡祁连秽。
兹山屡驻节,烟岚壮旌旆。
事往哲人萎,攀柳尚遗爱。
凄其陇头水,邈矣风云会。
驱马拜萧寺,松风漱寒籁。
元宫亦成尘,惟有名山在。
天山坑谷如履夷,将军事毕诗人骑。
古来赞马千万语,不如辕下逢相知。
皇师辗转夙深讨,裴李临军功始表。
天生神物应时须,重见云青出横扫。
清时谁敢议边才,三十六城空壮哉。
但使孙阳行不到,莫嗟绝域老龙媒。
凉秋八月风卷沙,骅骝伏枥随盐车。
不立天闲行地上,迁延虞坂深咨嗟。
崎岖坂路艰前进,执辔乖逢徒辇躏。
忍屈气骨还清奇,休期支遁称神骏。
长嘶却立平原道,逐队驽骀龁枯草。
皮毛相士千古同,英雄塞上风尘老。
冀野纷腾望若云,孙阳未遇难空群。
顾盼据鞍犹示用,数奇谁识李将军。
苦瓜之前雪个后,吾乡画禅来石溪。
直从幽异入坚浑,与两佛子殊町畦。
云游日被洞壑裹,笔落能使狌鼯啼。
此幅著意更深远,烟雨一黑天为黳。
荒荒水光树不辨,黯黯苔气云含凄。
入佛入魔信有此,湘君山鬼群来栖。
蒙君持赠副所愿,既到画处心沈迷。
挂壁两日侧卧视,傍偟悚仄不能携。
温酣逐延东,忽作西南枉。
回崖逼之会,削立插深泱。
太古无寸土,万仞矗银榜。
但容风云度,未许草木长。
通道者谁子,初意亦卤莽。
降传踵压肩,登说磴拄颡。
夙闻兹斗绝,未至积惝恍。
俯关难自由,放胆拌一往。
渡江茫何来,共指白璧朗。
暮投北关宿,陟岭稍平敞。
夜潮舂客魂,梦醒犹惘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