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少擅书名,元规转被轻。
应门辞世迹,画水断江声。
讵足珍双翅,还因忆五明。
媫妤辞辇后,永巷独含情。
逸少擅书名,元规转被轻。
应门辞世迹,画水断江声。
讵足珍双翅,还因忆五明。
媫妤辞辇后,永巷独含情。
此诗以“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为题,作者为清朝的弘历,即乾隆皇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典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情感投射。
首句“逸少擅书名”,赞美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以其擅长书法而闻名于世。接着,“元规转被轻”则转折,提到另一位历史人物,可能是指与其相关的另一人物,通过“被轻”一词,表达了某种贬低或忽视的态度。
“应门辞世迹,画水断江声”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应门”、“辞世迹”描绘了人物告别尘世的情景,而“画水断江声”则可能是比喻人物离去后留下的寂静与空旷,或是对其离去的哀伤之情。
“讵足珍双翅,还因忆五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可能是在感叹某人的离去,或是对某事物的怀念。其中“双翅”、“五明”可能分别代表了飞翔的能力与光明的象征,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最后,“媫妤辞辇后,永巷独含情”两句,引用了汉成帝宠妃班婕妤的故事,通过“辞辇”、“永巷”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班婕妤被冷落后的孤独与深情。这一部分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巧妙引用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