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非徇利,山林非徇名。
古来豪杰士,不待文王兴。
得时舒气燄,宇宙生光精。
失时卷机轴,圭荜韬纬经。
神龙冬亦蛰,蟋蟀秋乃鸣。
饮醇未同醉,啜醨还独醒。
泛观疑自戾,反视不失平。
人言惠与夷,宁知和非清。
膏沃照几室,火传非两灯。
但使本根在,毋誇知力能。
协一虽奥理,不齐本物情。
聊借庄生语,一吐胸中英。
看君鼓天翼,事业扬帝庭。
钟鼎非徇利,山林非徇名。
古来豪杰士,不待文王兴。
得时舒气燄,宇宙生光精。
失时卷机轴,圭荜韬纬经。
神龙冬亦蛰,蟋蟀秋乃鸣。
饮醇未同醉,啜醨还独醒。
泛观疑自戾,反视不失平。
人言惠与夷,宁知和非清。
膏沃照几室,火传非两灯。
但使本根在,毋誇知力能。
协一虽奥理,不齐本物情。
聊借庄生语,一吐胸中英。
看君鼓天翼,事业扬帝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所作,名为《和章齐物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修养与哲学思考的诗句。诗中充满了对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的追求,以及对于超然物外、自在人生的向往。
“钟鼎非徇利,山林非徇名。”开篇即表明诗人的心境,不为世俗的功利和名声所动摇,而是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钟鼎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山林则代表了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
“古来豪杰士,不待文王兴。”此句表明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不依靠权势即能成就事业的豪杰之士的赞赏,他们的成功并不依赖于外界的条件,如同周文王一样,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够内心充满光明。
“得时舒气燄,宇宙生光精。”当机遇到来时,诗人主张顺其自然,放松心志,让自己的气息与宇宙之气相通,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失时卷机轴,圭荜韬纬经。”而当时机错过,诗人则认为应该收起心中的计谋,如同古代的圭荜(一种用于占卜的工具)一样,将复杂的经典知识隐藏起来等待下一次启用。
“神龙冬亦蛰,蟋蟀秋乃鸣。”此句以自然界的现象比喻人生,神龙在冬天潜藏而不显露自己,如同蟋蟀到了秋天才开始鸣叫。这表明了诗人对于时机和隐忍的理解。
“饮醇未同醉,啜醨还独醒。”即使在宴席之上,与他人共饮,但诗人的心神却始终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这也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
“泛观疑自戾,反视不失平。”面对纷扰复杂的世界,诗人主张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去观察,不被世俗所动摇,保持内心的平和。
“人言惠与夷,宁知和非清。”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他人的评价持有质疑的态度,即使外界的人们说这是好的(惠与夷),但诗人更关注的是内在的和谐与纯净。
“膏沃照几室,火传非两灯。”这里通过对光明的比喻,说明了诗人的智慧如同灯光一样,可以照亮周围的空间,但这种光明不是由外界的双重灯光所带来的,而是内心的光芒。
“但使本根在,毋誇知力能。”这句表达了只要保持自己的根本不动摇,就无需夸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协一虽奥理,不齐本物情。”诗人主张追求一种高深的道理,但又强调这种追求应当基于对自然本性(本物情)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诗人借用庄周的思想,一吐胸中之气,将自己的豪情壮志付诸笔下,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自在飞扬的精神世界。